您好,今天是
当前页面:首页 >>祁东县林业局>>信息公开>>计划规划

2021年林业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思路

来源:祁东县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2-01-14 10:35

2021年林业工作总结2022年工作思路

祁东县林业局

20211215日)

 

2021年,我林业工作紧紧围绕“造林”“造绿”“造景”“造富”“造福”的主线,以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以工程造林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努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较好的完成了年下达的造林绿化任务2021年度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4.43%。具体总结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国土绿化有新进展一是全面完成造林任务。省市下达我县2021年营造林生产任务为18.15万亩,完成任务面积18.15万亩,占总任务的100%。其中:完成人工造林2.5万亩,占市级下达任务的100%,其中:省级生态廊道建设0.2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1.1万亩;完成封山育林3.5万亩,占市级下达任务的100%;完成森林抚育10万亩,占市级下达任务的100%,其中:中央财政森林抚育0.87万亩;完成退化防护林修复2.0万亩,占市级下达任务的100%;完成人工种草0.05万亩,占市级下达任务的100%;完成草原改良0.1万亩,占市级下达任务的100%。二是深入开展义务植树。全县参加义务植树适龄公民68.1万人,完成义务植树201.31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义务植树建卡率90%以上。建义务植树基地26处,其中:县义务植树基地1处,乡镇、街道和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建义务植树基地25处,面积共930.7亩,栽植各类苗木6.8万余株。今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规模大、植树多、参与人数多。三是积极开展小微湿地试点项目建设。步云桥镇戽塘村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试点项目是由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县林业局组织实施的,总面积为20.75亩,其中还湿面积15.3亩,占项目总面积的73.74%,还林面积5.45亩,占项目总面积的26.26%;受纳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辐射面积1648亩,服务区域人口660人。试点建设共投入资金66.8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小微湿地补助资金51万元,祁东县财政和林业部门整合资金15.87万元,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生态保护有新气象一是森林火灾严防有力。被评为2021年度全省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和森林防火工作优秀单位加大宣传力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公交车、标语、横幅、网络、短信平台等宣传平台开展,开展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救扑救能力,做到防火教育警钟长鸣。加强火源管理。对重点地区、火灾多发地段、林区内公共聚集场所进行拉网式检查,对重点林区乡镇加强所辖区的重点地段森林防火检查力度,要求各村护林员、村组干部做到守住重点、把住道口、抓住关键。同时,对林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落实防火责任制,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森林防火责任制,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举全县之力全力投入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和生物阻隔带建设,实施坟山墓地、林缘区耕作地边缘、国有林场、交通要道、危险缘区的两侧清除灌木杂草开设防火道专项行动全县共清理坟头30896座,清理杂草2167.3吨,人工割灌396.348公里,机械开挖防火隔离带254.25公里,出动人工9726工日。积极运用技术手段提高防火效能,在防火重点区域安装了5个火情监测摄像头,实施全天候监控,建立运转高效的通信指挥调度、火情监测、林火预测预报等预警处置体系,有效提高了防火现代化、自动化监测能力。通过以上措施的贯彻落实,增强了干群防火的责任感、紧迫感,提高了全民防火意识及扑火的积极性,确保了今年防火形势的好转。据统计,全县年没有发生一起一般以上森林火灾,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二是自然保护地成效得到巩固。申报了省级财政生态修复项目-湖南祁东杳湖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监测监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杳湖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保护监管投入与建设。组织实施了祁东县祁水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试点项目。2021年3月,经请示县政府同意后,县林业局在湖南省政务电子卖场发布祁水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试点项目竞价招标公告,在湖南绿韵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竞价成功后,2021年4月,县林业局与湖南绿韵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将祁水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试点项目进行委托建设。祁水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试点项目总资金为58.2341万元,总面积109.3亩,其中城连墟乡祁水河段74.9亩,砖塘镇祁水河段34.4亩,共设计用绿化苗木6229株,水生植物172960株,草本花卉10805平方,生态清淤7760立方,设置标识牌4块。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苗木栽植任务。三是森防野保严控有效。举办了全县各乡镇兼职测报员培训班,系统学习了我县几种主要病虫害危害特征、防治方法,印发技术资料300余份,提高了测报员的素质。全县上半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2.81万亩,同比上升3.7%,发生率5.5%;防治面积2.5万亩,防治率83.4,无公害防治率100%。认真开展了春季松材线虫病普查和枯死木清理工作。除粮市、河洲、归阳、鸟江、金桥等7个原疫点乡镇检测出松材线虫外,其它乡镇均无发生。结合普查情况,县专业除治工作队已经将各类枯死松树于520号前全部清理到位。加大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力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部署要求,5—6月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植物专项行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四是全面建立林长制在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林长制的意见》出台之后,我县组织全县林业系统及各乡镇(街道、管理处)学习研究文件精神,现已通过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祁东县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出台了林长制八项制度以及《祁东县2022年度护林员选聘和续聘实施方案》、《祁东县护林员考核办法》。为了贯彻落实衡阳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动员大会精神,深入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今年林长制工作任务,县林长办根据市林长办《2021年度林长制工作任务清单》出台了《2021年度祁东县林长制工作任务清单》和“一长三员”操作实务,按职责分工,按时间节点,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责任。设立县、乡镇、村三级林长3045名,其中县林长44名、乡镇林长297名、村级林长2704名,监管员28名,执法员13名,护林员414名,构建了网格化体系。设置制作了县、乡镇、村级森林资源分布图338张,县财政已同意安排180万元资金制作林长公示牌,共安装537块,其中县级林长公示牌2块,乡镇林长公示牌46块,村级林长公示牌489块,正在制作,预计 3月初能安装完毕。是五大行业整治成效明显。对全县五大行业的企业进行全面摸排,按程序查处五大行业毁坏林地、非法占用林地案件20多起,罚款100多万元。办理移送多年遗留下来的涉林案件5起,对不符合输林地审批手续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配合其他部门进行了强拆,并责令违法主体限期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

产业惠民有新作为一是油茶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全县油茶新造0.5万亩,油茶低改1.6万亩,其中,抚育改造1万亩,品种改造0.3万亩,更新改造0.3万亩。完成2个油茶加工小作坊建设;完成1个油茶果初加工与茶籽仓储交易中心建设;举办2次油茶技术培训(低产林改造技术);双桥粮油公司“金扬福”山茶油已成功进入“湖南茶油”公用品牌。二是中药材产业发展持续推进。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6万亩,比去年增加0.1万亩。其中木本中药材3.9万亩,草本中药材2.7万亩。全县中药材品种已达 40 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青蒿、金槐、大叶女贞、枳壳、玉竹、吴茱萸、白芨等,基本形成了传统品种与新品种兼有的多元化格局。全县100-3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有14个,300-500亩的基地有5个,500-1000亩的基地有4个,1000亩以上的基地有2个。三是枣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全县枣子种植面积保持在6万亩,今年枣果产量3万吨,产值达6亿元。枣产业帮扶脱贫户人数达1万余人。枣酒加工厂年产枣酒300吨,产值6千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的来说,近几年祁东林业的成绩还是比较明显,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林业发展工作仍然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造林绿化任务还比较艰巨。全县适宜造林的地段基本上进行了造林绿化,剩下未造林的荒山、荒地,主要是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紫色页岩裸露地,造林难度加大,成本更高,任务更艰巨。二是森林资源保护还有较大难度。部分群众防火意识依然淡薄;少数基层干部对森林防火工作不太重视,对野外火源管理不及时、不到位;防火队伍建设停留于形式,县级森林消防专业队建设有名无实;财政预算防火经费远低于上级按林地面积2元/亩的标准,防火经费严重不足。三是自身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不足。现有懂专业技术的人员不足40人。而当前林业生产任务重,技术力量严重短缺,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林业的发展。四是林业发展资金还有较大的缺口。生态廊道建设、油茶、中药材等营林工程,以及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护林工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国家每年投入我县的林业资金主要是惠农生态补偿资金,真正能用于林业建设的不足30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林业建设的需要。五是产业发展的融资环境还不够宽松。由于油茶、中药材种植大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量大,而农户贷款存在优质资产缺乏、市场风险大、贷款额度低、银行放贷成本高等因素,大部分银行不愿意放贷或放贷积极性不高,以致产业发展后续资金不足。六是林地流转渠道还不是很畅通。林权制度改革后,由于山林权属落实到千家万户, 统一流转非常麻烦;特别是国、省级公益林山,政策不允许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信部门信贷发展林业产业的扶植政策。

三、2022年林业发展工作思路

总体思路是:按照“科学育林、智能管林、产业兴林、法制护林”的工作思路,明确“一个目标”,打造“两个亮点”,突出“三个重点”,注重“四个创新”,抓好“五个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完成油茶低改0.55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抓好生态功能精准提升工程项目和小微湿地试点工作;全县林业总产值力争同比增长15%;森林火灾发生率、受害率分别控制在10次/十万公顷和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松材线虫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一)明确“一个目标”

2022年,全县林业工作紧紧围绕“推动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使全县森林生态更健康,监测体系更健全,森林生态体系结构更稳定,功能更完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更有效保护。

(二)打造“两个亮点”

1.全面推动实施林长制工作。一是压实林长制“长”的责任。进一步明确三级林长和各责任部门的责任区域和工作职责、任务目标,设置林长制公示牌进行公示。将全县林长制工作纳入乡镇(街道、管理处)、县级责任部门党政主要领导的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二是强化林长制“制”的完善。

围绕林长制8个基本制度,进一步规范各级林长巡林、突出问题的发现处置、督查考核等内容、方式、方法、运用等。三是推进林长制“智”的建设。“网格化”模式,实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网、全覆盖。建立综合性强、系统全面、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智慧林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推进林业管理现代化建设。

2.大力发展以油茶产业为重点的林业产业。一是提质优势产业。充分把握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油茶、中药材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不断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延伸产业链条。二是培育新兴业态。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积极推进林木良种基地、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珍贵用材树种造林基地建设,突出林下经济发展,按照“一县一品一特色”的思路,科学引导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强化林下经济项目的筛选、跟踪和推广示范,建设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三是推进生态产业扶贫。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油茶、中药材等产业,突出生态产品带动扶贫战略。吸纳社会资本转型投资林业建设,着力构建林业产业扶贫模式,切实增加贫困林农收入。

(三)突出“三个重点”

1.重点推进提质增绿工作。一是提升森林质量。坚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并举,统筹实施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全面推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修复,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贯重要生态廊道建设的主线,大力营造防护林,加大低效防护林低改力度,确保最大生态效益,同时加强造林后期管护力度,通过抚育、补植补造,确保造林成效。继续开展“三级联动”义务植树活动,推动植树造林向植树造景发展,要仅要有“绿量”,更要有“绿质”。是持续抓好退耕还林还湿试点。进一步推进优化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建设,持续创造湿地在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的示范作用。着力打造湿地生态系统链,着眼“岸上”根源,解决“水里”问题,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使 河畅、水清、岸绿,营造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城乡生态“绿肺”。

2.重点抓好生态保护监管。一是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日常监督执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林业行业环保意识。加强对林业行业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严防发生各类环境安全事故,保障公众健康、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加强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监督管理工作。二是强化林政资源管理。坚持保护是为了更好发展的方针,着力破解林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严格执行林地年初申报审批制度,严厉打击侵占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是加强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杳湖省级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建设,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通过建设好省级湿地公园间接带动全县旅游业、食品业、农业等行业的发展。

3.重点守好森防底线。一是抓严森林防火。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实行县级领导包重点乡镇、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包乡镇、镇包村、村包组、组包山头的“五包”责任制和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制度。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应急除治。将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作为整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进行春秋两季两次普查监测,利用无人机等手段地毯式清查,对可疑枯死树的清理做到干净彻底、不留死角。

(四)注重“四个创新”

1.注重林业固碳创新。适度发展人工林木材工业产品,固化更多的碳。对于老树和超过净汇碳期的树木进行有计划的间伐和皆伐。

2.注重林业科技创新。一是加大林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力度。结合林业科研、技术推广和生产建设项目,统筹规划,集中打造一批上规模、有特点、有效果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园、示范点。二是加强标准建设,提高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围绕林业生产各个环节,把林业标准和质量检验检测贯彻到种苗培育、整地造林、经营管护、调查监测、采伐更新、加工利用的林业全过程,推进先进成熟成果标准化,推进生态工程和产业发展按标准设计、按标准实施、按标准验收,提高林业质量和效益。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激发林业科技发展内在的活力。

3.注重社会化服务创新。一是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多元供给的服务体系。积极构建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位一体”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即政府部门发挥主导、监督的作用,主要依靠政策引导,依托专业的技术、经济、信息等组织或部门,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给的新型服务体系。二是拓宽服务范围,建设功能多样化的服务体系。合理采取分区域或者集中建设的方式,搭建“政企、农企、银企、科企”等一系列合作平台,切实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功能的多样化与全面化。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林权管理落实配套政策,保障合理的市场行为和公平交易;积极引导组建家庭联合经营、股份制等形式的林业经营实体,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加强金融、保险等部门的协调,规范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林业投融资体系,积极培育市场并增强林农和林企抗击灾害风险的能力。

4.注重自然保护地管理机制创新。一是以国家政策调整为契机,合理整合自然保护地并实行统一监管。建立一套统一管理制度,理清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合力;同时在重新规划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抓紧完成勘界定标和矢量图的给制工作。二是进一步争取财政支持力度,多方位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争取各级政府以各种方式引进金融机构、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基金,为自然保护地持续发展提供必要资金保障。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管理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引进专业人才。同时,通过各种培训及学历教育,培养和提高原有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抓好“五个建设”

1.抓好信息化建设。一是突出重点,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发展基础。全面推行无纸化办公,实现公文发放网上办理。依托林业信息内部网站,进行网上发文,网上办理。实行电子归档存档,做到快速、准确地整理检索归档文件,避免因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文档缺失。二是狠抓培训,努力增强信息化建设能力。一方面,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聘请上级林业信息中心及有关网络公司的专家,来我局解难答疑,现场指导,安排有关人员到省市林业信息中心跟班学习,掌握管理技能,提高管理水平,并分期分批对本林业系统的网络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应用人员的培训。组织林业系统工作人员参加计算机应用专项培训,达到能操作文档处理、表格制作、文件下载,举办网上办证、公文办理等专项培训,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网络应用水平。三是瞄准运用,不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通过不断改造升级,使林业信息网络实现安全不间断运行。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宣传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信息员队伍的积极性、能动性,全面提高林业信息宣传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把林业行政许可证的办理,全部放到林业电子政务网上办理,加快办理速度,方便广大生产经营者。

2.抓好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逐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加强执法人员依法办事、廉洁执法思想教育,认真开展执法培训,严把执法人员入口关和用人关,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确保执法办案质量。

3.抓好基层队伍建设。实施林业干部职工素质提升计划,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林业人才队伍。

4.抓好基础能力建设。完善机关效能制度,健全全员岗位绩效管理,落实机关效能巡查检查工作,实施常态化考核

5.抓好党的建设。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结合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