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杜桥乡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调研报告
一,乡镇基本情况
马杜桥乡全乡2015年合并后瞎6个村民委员会,159个村民小组,管辖人口数1.5万人,村干部26人。乡镇机构设置由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及七站八所构成,有劳动服务保障站、经管站、林业站、畜牧站、城建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统计站、财政所、国土所、司法所、派出所、民政办、党政办等乡镇机构,其中包括劳动服务保障站2人,经管站2人,林业站2人,畜牧站1人,城建站1人,农业技术推广站1人,统计站1人,财政所3人,国土所2人,司法所1人,派出所6人,民政办1人,党政办及党政领导14人。全乡财政供养人口总数77人,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开支人数50人,一般公共预算财政补助开支人数27人为教师,2015年人员经费总额为281、15万元,
二、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1、本乡镇未设立国库。
2、本乡镇也未设立税务分局、税务所。
3、本乡镇无国库,收缴单位在县级税务局,2015年度全年国税收入为110万元,地税收入为10万元,超额完成县级分配的任务数。
4、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水平情况一般,收支基本持平。
5、本乡镇为报账制单位,未实行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6、乡镇税收收入其中国税收入为110万元,地税收入为10万元,非税收入为10万元,政府性基金返回收入为3万元,财政补助收入为2589、89 万元,转移支付收入224、17万元,全乡2015年收支700、16万元。
三、当前预算管理模式
1、当前县乡实行完善的分税制,统收统支加激励的财政体制模式。
3、乡镇人大参与预算的事中、事后监督。
四、当前预算编制情况
1、乡镇财政预算基础数据库由封面、目录、基本情况、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收入、支出明细、基金收支、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涉农资金(补贴类)、涉农资金(项目类)、村级经费表等构成。
2、乡镇基本支出由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其他支出等标准体系构成。
3、两上:预算单位修改调整后报送。预算单位根据“一下”的控制数,对部门预算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修改,着重对项目数量和金额进行调整,修改后报送财政相关业务科室。
两下:财政部门批复单位部门预算。财政业务科室对“两上”的部门预算进行审查修改,汇总后报送预算科,预算科审核汇总并编制部门预算方案(草案),经财政局统一汇审后送区政府审核,区人大审议批准后,区财政局预算科30日内批复到各预算单位。
一上:预算单位报送预算收支计划。预算单位根据编制说明文件编制本单位部门预算收支计划并附:1、部门预算报表及说明(文本及电子文档)。2、区编办和区人事局审核、盖章的单位职工花名册一式两份,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工资统发的由系统直接导出)。
一下:财政部门审核确定控制数。财政相关业务科室对报送的计划进行审查整理后报预算科,由预算科审核修改后确定部门预算控制数,并下达到预算单位。
4、预算编制文本统一用EXCEL文本格式。
5、预算调整(追加、追减)的情况,是通过人大会讨论通过的。
6、当前预算使用信息系统方式编制,使用部门决算报表软件进行编制。
7、本乡镇预算公开实行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说明,财政收支总表,财政收支明细表、人员与工资情况表等,经乡镇人大批复后要求在每年的4月30日前在当地的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地公开。
五、当前乡镇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门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完整、细化。按照规定,各部门收支及以前年度的各项结余都应在预算编制中全面体现,但部分单位的各项收入和结余资金未全部纳入预算。
二是部门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多年来,预算编制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实际操作中,为满足“财政控制数”和部门争取资金的要求,一些部门拿资金找项目,高标准编制预算,造成执行与预算脱节,部分项目未实施或相互调剂、宽打窄用产生差额,导致结余。
三是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如业务招待类预算编制标准较低,实际支出普遍存在超标准现象。目前,业务招待费按照单位公务费2%编制,预算金额通常在千余元到几万元间不等,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四是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尚未建立。由于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职能和分工不同,财政部门很难准确了解各部门全年所需的资金额度。
六、对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规范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的意见建议。
(一)逐步落实和推进零基预算,加大综合预算力度。预算单位应加强年度预算收支计划的论证,特别是专项预算,力求准确、细化;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重点部门或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前期调查、指导与审核,重点调查和审核专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收入与支出的完整性,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切块资金由主管部门提出分配方案,纳入单位部门预算,财政统一拨款;规范上级补助资金拨付渠道,对垂直部门资金拨付行为作出限制性规定。
(二)研究确定编制标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预算编制标准的调研,特别是对于低标准和无标准的项目加紧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既要考虑工作需要,也要考虑地区财力可能以及可操作性,不易一刀切,切实发挥预算编制标准的指导作用。
(三)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制衡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约束力。采取预算执行季报、实地检查、重点项目跟踪等形式,加强对部门或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与检查,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在确保预算资金到位的前提下,避免或减少资金在部门滞留的可能。加强对决算环节的审核,逐步建立健全决算审签制度,在确保决算信息的真实、可靠的同时,充分体现预算编制的严肃性。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部门预算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财政部门加大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宣传,并根据客观情况制定科学的立项标准体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各预算部门提高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增强预算编制的严肃性。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各部门多方面的努力,需要其他财政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才能使部门预算制度日趋完善。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