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规定,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2019年10月祁东县民政局根据机构改革要求对应省、市成立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股。开始履行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后,积极推动党建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互促共进,为基层治理提供社会力量支持。
四年来,通过正常履职促进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到2023年9月30日止,祁东县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的注册志愿者124404人,志愿队伍1162个,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的比例达17.3%。志愿服务组织1个,即祁东义工协会并在社会组织系统已经进行标识。我县296个村和71个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367个社区(村)同时挂有社区(村)志愿服务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块牌子,全部社区(村)综合服务中心设有相关岗位,村级民生协理员兼职志愿服务信息员。提升了我县志愿服务质量、推动了全县各单位、社会组织、慈善团体开展志愿服务向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为了推动推动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祁东县民政局按照"相互融合、相互独立、相互支持"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 打造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按照"阵地建设有样、制度体系有章、人才培养有方" 的要求加强志愿服务站建设。,四年来、祁东县民政局加强对全县各单位、社会组织、慈善团体志愿服务站建设进行管理,促进了志愿服务站建设提质升级。祁东县民政局和县文明办制定了志愿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运营标准、验收标准。各站点均建于所在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办公区15分钟生活圈内,既和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联合办公又相对独立。各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负责按视觉化设计指引装修装饰到位,要求各站点办公室、标识标牌和各类规章制度规范上墙,从外观上、标识上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邀请专业人员指导各站点工作开展,迅速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志愿者+党建"模式为社会工作发展掌舵护航。祁东县民政局把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成为宣传党的思想和二十大精神的基地,并将分散的一线党员志愿者纳入社会组织联合支部,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倡议党员志愿者在入户探访、开展志愿服务时,佩戴党员徽章主动"亮身份",展示党员风采;鼓励志愿站开展"志愿者+党建"特色服务项目,如洪桥街道上正社区开展"党建引领,情暖夕阳"项目,充分整合资源优势,拓宽为老服务方式;祁东县义工协会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先后组织"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将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有机融合,提高党员志愿者志愿服务能力。
"志愿者+民政干部"模式夯实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民政干部与志愿者结对子,提高了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和民政工作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邀请志愿者参与民政入户走访、政策宣传等工作,让志愿者成为基层民政干部的好帮手,充实了基层民政力量;为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志愿者+社工"模式推动联动作用有效发挥。四年来、我县12余万名志愿者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和100余名社会工作者奉行的"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社会工作专业精神相融合成为我县最闪亮的志愿服务名片,让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常态化、专业化。在此基础上,祁东县民政局建立"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良性互动机制,充分整合社工专业优势和志愿者人力资源,成立26个社工站志愿服务团队,发展核心志愿者400余名,挖掘"社志愿者+社工"经典案例,组织志愿服务业务培训,促进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发展;广泛组织"圆小小心愿、筑美好未来"爱心义剪"、"心系老人、寒冬送暖" "安全防溺水、携手保平安"等多元化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温暖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
"志愿者+慈善"模式激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志愿者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慈善资源链接:各志愿服务站积极链接所在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慈善组织等各类公益资源;广泛开展慈善宣传,四年来累计募集慈善资金500余万元,做实做优"爱心成就梦想"、"牵手圆梦助学"、"慈善医疗救助"等系列品牌救助项目,有效推动志愿服务和民政工作、慈善事业、社会工作有机融合。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