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信息公开>>祁东动态 >>乡镇动态

白地市镇:"五突出"奏响产业振兴"五部曲"

来源:白地市镇     发布时间:2023-10-18 08:18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白地市镇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学习"千万工程"治理经验,突出党建引领、政策保障、人才支撑、资源禀赋、乡村车间,全力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快速、高效、循环发展。突出党建引领,弹好产业振兴"示范曲"。白地市镇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两个功能"作用,深入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村(居)民代表+红祁岗哨"优化基层治理,大力推动村集体经济项目"党建带社建、村社大共建"经营模式,创新探索党建、村建、社建"三建结合"和党务、村务、商务"三务合一"乡村治理新路径,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硬起来、活起来"。白地市镇按照"适销对路、品种优良"原则,积极引导各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油茶、烟叶、西兰花等特色产业,涌现出柏松亭"万亩油茶"、大泉井"烤烟种植第一村"等先进典型。突出政策保障,弹好产业振兴"协奏曲"。白地市镇党委积极发挥"把方向、谋全局"作用,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把提高干部能力、转变工作作风贯穿产业振兴工作始终,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制定《白地市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白地市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白地市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围绕资金扶持、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督查考核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培育典型、树立导向,形成了"学典型、争先进"的浓厚氛围。精心制定《白地市镇发展烤烟种植实施方案》,明确奖惩办法、成立骨干专班、提供种植技术、规范烤制流程、划分烟税返成比例,充分调动各村(社区)、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烤烟种植生产积极性,有效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新白地市注入新动能。突出人才支撑,弹好产业振兴"动力曲"。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白地市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行动计划,注重乡土人才长远规划、大力培优乡土人才队伍、优化乡土人才成长环境,通过政策引才、乡愁聚才、产业用才等方式畅通人才回镇通道,大力鼓励、支持和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热潮中。2023年以来,白地市镇实施"田秀才""土专家"铸造工程,大力培育党员"创客"58人、培养"农民大学生"7人、培训技术人才630人次。累计摸排乡村振兴人才3105人、在外乡贤194人,其中农村种养专业人才209人、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人才11人、乡村技能人才624人、创新创业人才73人,精准建立白地市镇"人才信息库、产业人才库",实现"村人双选、长期共建"。突出资源禀赋,弹好乡村振兴"交响曲"。白地市镇依托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探索推广"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大力依托"茶叶塘古民居、白地市水杉林"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观光旅游、农业采摘等旅游项目,全力打造"沿山顺水"旅游微循环线路,实现全链条产业增值。积极融合产业发展,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思路,打造构筑"一村一品"、"一镇多业"发展格局,创新探索"龙头企业+集体+农户"模式,大力建设优质"中药材加工、米粉加工仓储基地",全力唱响"白地市米粉"、"绿佰珍中药材"等区域特色品牌,带动全镇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聚,让产品质效更优、区域实力更强。2022年,白地市镇米粉产值1200万元、药材产值350万元、烤烟产值2000万元、特色水果产值220万元。突出乡村车间,弹好乡村振兴"特色曲"。白地市镇坚持党建"凝心铸魂"、"多点支撑"、"强基固本",创新"打包管理、打包招商、打包服务"模式,健全乡村车间组织体系、优化就业车间资源配置、提升乡村车间综合效应,健全资金、项目、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规范基础装修、质量把控、日常管理、动态监测等建设标准,创新"党支部+公司+农户"产业模式,吸引一批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相继落户。截止目前,白地市镇建成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乡村车间24个,解决就业2800余人、人均月收入突破3000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