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5点,在位于祁东县河洲镇河洲村的豆角种植基地里,30多名党员、志愿者和村民都会忙着采摘、分拣、打包成熟的长豆角。
过去,这里是一块撂荒地,今年年初,村党组织书记带领村干部挨个给在外务工的村民打电话,传达党的政策,组织村民召开议事会议,做足撂荒地流转动员工作,把撂荒的近千亩土地流转到村集体。不久,村里开始平整土地、起垄开沟,栽种了400亩山东寿光高产豆角,还建成了60亩育秧基地。
如今,村里撂荒地整治暨百亩旱作物种植示范基地早已身披浓装,一排排整齐的豆架被藤蔓装扮成一面面绿墙,一组组喷淋设备滋润着青绿的秧苗。7月初,豆角进入采摘季,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每天工价为120元,村干部和村民同工同酬,平均每天收获豆角7000余斤。到年底,村集体除去种植成本,还能有近10万元的集体收益。到时,村集体将有更多资金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了。
河洲村创办村集体经济之初,为找准项目、降低风险,村里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先后到周边20余个产业基地参观学习,发现村内农作物秸秆丰富,发展肉牛养殖风险低、价格稳、收益高、市场前景好,决定"砌炉架灶"养殖肉牛。前期村"两委"干部筹资15万元搭好牛棚后,就没有钱进行再投入。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镇党委及时推荐该村申报了2022年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2022年8月,河洲村从吉林引进90头西门塔尔青年牛,村"两委"干部把它们当成宝贝,按时按点喂料,精心照料,每头牛平均每天增重2.8斤。经过五个月育肥,刚买进的400到500斤重的牛犊,摇身一变,都成了上千斤的"牛魔王",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当年就突破了10万元。
近年来,河洲村聚焦"干不干""怎么干""为谁干"等关键问题,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拓宽发展渠道,激发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先后建立并发展存栏量200头的肉牛养殖场、400亩豆角基地、60亩育秧大棚,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了从当初"一穷二白"到如今超30万元的蜕变。目前,村内不仅有钱办事,还切切实实办成了几件大事:新村部建设选址和地基平整已经完成,年底前主体工程有望竣工;每个季度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2万元用于保障环卫设施更新和保洁员工资发放,村全面建设的底色亮了、成色足了,村民的日子幸福又甜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