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县政府工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财政局>>通知公告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有效衔接

来源:祁东县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1-03-24 15:05

   

祁东县地处衡阳西南部、湘江中游北岸,土地面积18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18万亩,总人口108万,农业人口89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全市唯一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8年4月获省政府批复脱贫摘帽。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把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落实机制、强化财政投入,以“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十六字为总方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真抓实干,系统谋划,有序推进,成效显著。2021年我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资金投入机制,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继续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及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加大脱贫攻坚县级资金投入。2016-2020年,县本级共投入脱贫攻坚资金共计29334.96万元(其中:纳入年度统筹整合8511.27万元;财政专项扶贫投入2700万元;用于教育、医疗、健康及文化等行业扶贫18123.69万元),2021年我县将继续加大脱贫攻坚投入,拟从县级政府基金预算中安排8829.4万元用于扶贫,重点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二是进一步强化资金整合力度。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产业是关键,整合资金是基础。2016-2020年以来,共统筹到位各级财政涉农资金130697.55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117.62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8456.24万元,县级行业扶贫投入18123.69万元),2021年我县将持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将全县应整合的涉农资金按照“国发〔2017〕54号”、“湘政办发〔2016〕53号”等文件精神全部整合到位,确保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围绕“巩固脱贫成效”、“乡村振兴”主题,重点支持产业发展,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二)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保障制度。一是加大农业农村投入。2021年,我县将在县级财力极端紧张情况下,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健全资金投入保障制度。二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在整合财政资金、创新农村金融、吸纳工商资本、汇集社会力量等方面下功夫,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三是聚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推进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聚力精准服务乡村振兴。通过政策性担保的方式,撬动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农业信贷担保发放贷款共166笔11864万元,切实解决了“三农”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加速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放大了财政支农政策效应,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我县以粮食生产发展为基础,以黄花菜、酥脆枣、油茶、商品果蔬、中药材等五个产业为重点支撑,着力打造地方农业名片一是支持粮食生产快速发展。我县是产粮大县,支持粮食生产发展是我县产业发展的根本,2021年将整合各级各类农田建设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拟从2021年统筹整合资金中合理的安排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拟从县级政府基金预算中安排3000万元用于支持我县粮食生产发展。二是加力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出台了《祁东县关于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激励机制的实施办法》,湖南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祁东县黄花菜特色产业聚集区顺利通过验收。三是大力发展油茶、中药材等产业。2021年,我县拟从县级政府基金预算中分别安排1000万元、300万元用于支持油茶、中药材产业发展。

三、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着力农村厕所革命。2020省定我县户厕改建指标3000户、公厕改建10座,已全部完成。2021年,我县拟从县级政府基金预算中安排680万元用于“厕改”,为完成2021年厕所革命任务提供资金保障。二是着力农村环境整治。2020年,我县对生活垃圾进行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5%以上,2021年我县将继续加大投入,拟从县级政府基金预算中安排720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面貌,全力打造“新农村”。三是着力“河长制”工作。2021年,我县拟从县级政府基金预算中安排600万元用于河长制专项治理,强力推进河库治理和保护,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激发不足。乡村振兴战略自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乡村振兴是党委、政府的事,自身消极等待,没有真正激发出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农村生态环境存在薄弱环节。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小农户模式为主,粗放施肥、用药现象比较突出;生态绿色生产方式未得到有效推广,生物农药、有机肥、可降解农膜等生态环保农业投入品占比较低,未形成绿色生产的浓厚氛围。三是产业融合层次不深。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目前,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等形式,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宣传引导,持续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纵深开展,做到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久久为功,努力打造美丽祁东乡村建设升级版,谱写新时代祁东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