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因县城在祁山之东而得名。湖南省衡阳市辖县,地处衡阳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北岸,东西狭长,北高南低。全县辖23个乡镇、910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 是著名的“中国黄花之乡”、“将军之乡”、“黑色金属之乡”,也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中国曲艺之乡”。
“十四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至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翻一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继续完善,加快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幸福度不断提高;科级教育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居民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总量较2015年翻一番(按不变价计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成功创建全省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人民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祁剧、渔鼓等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保护;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森林覆盖率超过45.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7%,县城集中水源饮用水质量100%达到III类以上,土壤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
到2025年,布局合理、集约高效、支撑得力、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打造一个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五个十万”产业取得关键成效,“五大园区”基本成型,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实力迈入全省前20强县;环境突出问题普遍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稳居全省前列,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碧水蓝天”成为常态;城市“精明增长”理念深入人心,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见效,城乡面貌大幅改善,具有时代特征、湖湘特色、祁东特点的绿色城镇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基本实现最美地级市建设确立的目标。
二、基本措施
(一)把握“规划美”要求,扎实推进城乡规划优化
做精空间规划。贯彻精致理念,坚持“精明增长”,加快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实施新机制,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逐步推进南山片区、县城Ⅱ类地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做到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严格规划实施,强化滨水、临山、沿街和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等重要空间节点的建设管控,加强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和利用。持续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平台,严格规划审批“一张图”,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调控和约束作用。
做优城镇规划。积极对接融入衡阳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启动县城40平方公里的远期规划编制,着力推进县城西南祁东新城建设,吸引老城区居民向新城区集聚,疏解老城区人口密集问题,科学设置老城区、城南、高铁新城、祁丰、云鹤等五大区域功能,实现差异化、互补化发展。坚持“五个园区”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归阳工业园突出工业、衡缘物流园突出物流、黄花菜产业园突出农产品加工、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杳湖省级湿地公园突出生态旅游。以白地市镇全国小城镇示范镇建设、归阳镇全省美丽乡镇示范镇湖南特色小镇、黄土铺黄花菜小镇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镇区达10万人的小城镇样板,带动步云桥、太和堂等小城镇规模提升,推动建成1—2个以上人口突破10万的城镇,打造区域型新型城镇。
做强乡村规划。坚持“统筹编规划、开门编规划、驻村编规划”,以乡村振兴规划为总揽,加强乡村规划与乡村振兴、水利、电力、林业、交通、通讯、能源等规划的统筹衔接,整合相关政策和资源,因地制宜、分类制定实用性村庄规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村庄规划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强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与批后监管,强化乡镇政府管理村民建房的职责。
(二)坚持“生态美”导向,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持续抓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到 2025 年,地表水考核断面年均值力争达到Ⅱ类标准以上,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到100%,县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持续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整治。扎实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防“十小”企业死灰复燃。加快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加快推进重点排污口问题整治,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优化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实行限制审批。深化饮用水水源问题治理,加快推进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全面排查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开展“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严格禁养区管理,基本完成适养区、限养区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5%,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实施县级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将出水标准由一级B提高到一级A。加强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扎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水泥、电解锰、商砼、陶粒、采石场、烧结砖(瓦)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实施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完成全县水泥、商砼、陶粒等行业企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加快商砼、陶粒等行业企业以及散状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治理。开展工业炉窑专项治理专项行动,按照“淘汰一批、治理一批、搬迁一批”原则实施治理。开展锅炉综合整治,彻底淘汰全县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进程,鼓励企事业单位锅炉改烧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天然气,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归阳工业园企业锅炉原则上使用天然气。加强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污染治理。严管餐饮油烟和城区垃圾焚烧,禁止露天烧烤直排。严格控制秸秆露天焚烧。到 2025 年,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90%。
统筹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污染源管控。开展工业和医疗固体废物排查整治行动。强化尾矿库及其采选、冶炼企业环境管理,健全危险废物源头管控、规范化管理和处置等工作机制,推进现有危险废物经营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及危险废物超期贮存整改等工作。稳妥推进环保发电厂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建设,实现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到202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8%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治理,推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整治工作。加强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与推广应用。完成省生态环境厅下达的25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整治非煤矿山露天开采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尾矿库及冶炼废渣污染。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6.3万亩。
大力建设生态绿县。全面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力争5年实施营造林48万亩以上。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江河、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湿地公园建设,以杳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为示范和样板,大力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持续推进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培育健康森林,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林业生态绿县。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全面推进交通干道、城镇面山、城乡绿化和公园建设等工程,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及连接线、铁路、国省道、县乡村公路等交通沿线两侧绿化工作,建成高标准、特色化的通道景观网络。稳步推进城镇面山绿化工程。坚持绿化造林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相结合,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绿化,建设生态型美丽村庄和乡村森林生态景观。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继续推进油茶、枣业、中药材优势产业。适度开展旅游业,逐步推进森林康养新型旅游业态的发展。
(三)紧扣“生活美”目标,深入推进生活品质提升
打造宜居型县城。大力推进县城提质改造。推进污水治理工程,实施沿江渠、红旗渠等老城区渠道改造,完善提升湘桂铁路以南、青山路以西、城西大道以东雨污分离管网。对于新建道路,做到管网设计、施工同步进行,加快圣云大道、环湖东路、永昌大道南段配套管网建设。按照“东西南北”每个方向两个快捷进出通道的要求,拉通圣云大道、南山大道、人民路、迎宾南路,打通香山路、楚杰路、民祥路、富民路、潇湘路延伸接青山路等断头路,实施竹苑路东段、建设南路、湘桂路、富绅南路、石门路等道路提质改造工程和南山大道维修工程,全面油化已城镇化的县城主次干道,全部改造建成区内市政背街小巷,实现城区道路“外成环、内联网”。注重完善道路配套设施,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街区”,增强城市活力。用3-5年时间对县城171个老旧小区实施提质改造,油化小区内道路,统一小区外立面颜色材质,实现供气、给排水、有线网络等全覆盖,有条件的小区可以探索安装电梯。建成黄兴路延伸段地下管廊示范点,加强地下管线管理和审批,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三改五化”,提升县城品位。完善绿化工程。提升广场、庭院、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校园绿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提升亮化工程。改造提升县城内主干次道、背靠小巷、公园、广场、风景区,对道路照明和重要建筑物及县城内主要节点、景观带实施亮化、美化工程。实行环境净化工程。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和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进“数字环卫”建设,提高环卫作业水平,创新环卫作业管理体制,使环卫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建设秀美型村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推动美丽庭院建设新提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双改”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实施“三清一改”行动。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升级申报工作加强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秀美村庄”“生态家园示范村”“同心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28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村庄达到绿化村庄标准;到2025年,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以上,市级示范村50个以上,县级示范村100个以上;“秀美村庄”150个以上;“生态家园示范村”50个以上;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80%以上村庄达到绿化村庄标准。实施乡村集中供水、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等工程,实现农村所有居民饮水安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整体推进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到2022年全面完成农村改厕任务,到2025年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00个。整体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到2020年底完成3万亩,到2022年增减挂钩覆盖面达100%。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县域内祁常、衡永等高速公路建设,力争祁常高速、衡永高速分别在2021年、2022年底通车。加大干线公路建设,完成S231、S237、S344在建项目交工验收;启动G322、G356、G234、S346、太四公路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底建成通车。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通自然村和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等项目建设任务。加快港口、码头建设,力争在“十三五”中完成归阳千吨级码头建设。启动通用机场建设工作,力争在2023年底交付使用。抓好汽车站场建设,完成白云、银星汽车站的建设。充分发挥高铁动脉作用,做好站内扩容提质,争取更多停靠班次。加强公路养护,巩固公路建设成果,确保干线公路到农村公路好路率达90%以上。推广新能源公交线路,增加城乡公交运行线路,力争到2025年底全县25个乡镇(街道、管理处),296个行政村公交线路全覆盖。积极做好“十四五”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建设规划。
(四)突出“产业美”特色,着力推进经济发展转型
加快振兴实体经济。对标新进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强县,以“工业祁东”为指南,深入推进振兴实体经济的工业原地倍增计划,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工程,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创出祁东大品牌。到2025年,以新发、吉祥、有吉、雁隆为龙头带动3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力争黄花菜产业产值过20亿元、红薯粉丝产业产值过100亿元;以农交汇食品为龙头,通过高新技术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带动坛子鱼、黄花酱莱、芝麻红薯片、剁辣椒、糍粑、橙子糖等系列产品,形成小食品的祁东品牌,把坛子鱼打造成湖南的“老干妈”;以合力、金泰、星源三家米业企业为龙头,打造10亿级产业集群;以南岭民爆10万吨特大型乳化基质和湘雁晶细粉超细沉淀硫酸钡为主打产品,确保化工类产值过7亿元;推动鼎康酒业生产的枣酒、枣饮料拓展市场,形成保健酒类新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物流、旅游等项目。加快云星湖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温氏畜禽一体化养殖加工等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杳湖省级湿地公园、祁洲康养特色小镇、御龙湾休闲度假村、休闲度假生态农业建设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快衡缘物流中心二期建设、云林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工程等物流项目建设。积极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工程,扎实推进“五个十万”产业,擦亮祁东黄花菜品牌,积极创建油茶强县,壮大酥脆枣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巩固提升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
全力打造制造强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省“5个100”和市“3311”工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为核心,以威马汽车整车项目、凌帕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园为龙头,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归阳工业园入驻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企业50家,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锋速钻探、至壹机械、力方轧辊、荣晟昌灶为龙头,打造10亿级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上云企业突破50家。2020年启动5G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县县域、乡镇所在地、大部分行政村5G全覆盖。
争当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落实省市承接产业转移、争当“领头雁”的安排部署,抢抓“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契机,继续落实“钻石10条”“黄金28条”,用好用活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聚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园区主导产业,全面开展招商行动,力争到2025年引进“三类”500强企业5家以上,产业承接各项指标居全市前列。坚持把归阳工业园打造成工业祁东主阵地、经济发展核心增长区,加快推进G234县城至归阳段建设,通港路(千吨级码头至鸟江连接线)及园区10平方公里范围内主干道路,高标准建设园区城市综合体、园区创业中心,积极推进归阳医院、学校提质扩容,稳妥实施园区二期以及远景规划各项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不断加大外向型企业培育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进出口,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巩固全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的行业地位,加快黄花菜等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品牌创建,力争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努力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县,扎实推进大马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市、省、国家级创新型县。对接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产学研创新中心、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出台《祁东县鼓励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提质扩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到2020年基本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应放尽放”,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压缩企业开办审批时限,实现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的办理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理顺归阳工业园管理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归阳工业园发展活力。巩固发展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平等竞争额市场环境、安商亲商的社会环境。
(五)创建“人文美”品牌,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加强
推进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两年创建行动,提高人居环境的群众满意度,提升城乡群众卫生健康保障水平。全面整顿交通秩序、人居环境、卫生健康等方面的不文明行动,全面打响城市管理 “六治”攻坚战,彻底根治城市乱象和文明疤痕,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力争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全覆盖。大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网络、文明旅游四大文明行动。在县城全面实行“两禁”(禁放烟花爆竹、禁烧冥纸冥钞),并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加快推进县殡仪馆提质改造,强力推进县城殡葬改革,根除县城临街治丧、沿街游丧等陋习。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包容含蓄、顽强拼搏、与人为善”的祁东黄花菜精神,坚持淳化民风,以村规民约治村,全面实施核心价值观融入、婚丧礼俗整治、殡葬改革整治、文化礼堂教化、乡风评议推动等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节会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等,加快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打造幸福祁东。加大对状元桥、沙井古民居建筑群(刘氏庄园)、王如痴故居、管锄非故居、曹炎烈士墓、衡宝战役纪念塔及纪念馆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缮力度。加强对祁剧、渔鼓、小调、丝弦、祁东木雕、三官骨牌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实施以祁东木雕、黄花菜传统加工技艺、红薯粉传统加工技艺等项目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快推进祁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半小时”文化圈。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快文旅融合步伐,以状元桥、唐家窑址为核心打造归阳特色文化旅游古镇,以刘氏庄园(沙井湾古民居建筑群)及御龙湾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旅小镇,以王如痴故居、曹炎烈士墓、衡宝战役纪念塔、革命烈士陵园为核心打造省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素养。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扎实开展“衡阳群众”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全面实施中小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建立健全评价应用机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督促指导社区(村)成立“文明市民(村民)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市民(村民)教育;行政企事业单位把文明素质教育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着力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做到村规民约全覆盖、全落地,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出台刚性约束性规定,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
(六)夯实“和谐美”根基,扎实推进社会安全稳定
加快“平安祁东”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突出深挖彻查、打伞破网、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从严打击盗拐骗、食药环、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打准、打狠、打出实效,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快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和融合应用,提升综治中心平台的实战应用水平。统筹推进“雪亮工程”建设,进一步整合社会监控视频资源,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信息化水平。有序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扎实推进“一村一辅警”工作,科学合理使用驻村辅警队伍,提升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完善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管控措施,加大对涉毒、艾滋病等重症病违法犯罪人员的收治力度,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乱源。加快“城市快警”建设,坚持开展常态化武装巡逻,加大对重点区域、场所、部位的巡逻力度,不断提高“见警率”。持续开展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居、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企业、平安单位、平安家庭、平安市场、平安边界、平安交通等“十大平安”创建活动,夯实平安根基,积小安为大安。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大力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从严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放贷等违法行为,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协同监管和相互通报机制,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严格管控政府债务,杜绝违规举债,拓宽偿债资金来源,切实将政府性债务控制在“绿色”安全区间。深化融资平台公司改革,加强对平台公司的监管,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与考核机制。大力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风险,注重源头治理与管控,全面防控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综治、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防灾减灾、信访维稳等领域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购置应急装备,整合应急救援资源,统筹社会救援力量,打造专、兼救援队伍,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大力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科学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挑战,积极开展思想舆论斗争,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舆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净网”专项行动,从严打击传播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防发生“黑天鹅”“灰犀牛”舆情事件,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七)彰显“形象美”底色,扎实推进政治生态净化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积极支持政协加强“五个祁东”建设的民主监督、资政建言、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作用,广泛动员和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力量献计献策,投身“五个祁东”建设。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探索开展政治建设考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探索建立差异化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落实市委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十项措施”,制定《2019-2022年祁东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持续推动“人才新政”,制定系列高层次人才引进、回归政策,打通人才回归渠道,为“五个祁东”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始终保持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设。全面抓好廉政警示教育宣传工作,深入挖掘本地廉政文化,做好典型案例的公开通报曝光,强化知耻知止氛围,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教育、明底线。全面加强日常监督,紧盯关键少数“八小时以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从点滴做起,从具体问题抓起,把日常监督抓严做实,充分发挥巡察监督和派驻监督作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全面加强执纪审查力度,严肃查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团的腐败案件。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严查处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提篮子”“打牌子”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清除甘于被“围猎”的腐败分子。从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坚决纠正“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的新动向新表现,深入贯彻《湖南省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条措施》,认真落实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祁东县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具体措施》文件精神,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纠风治陋。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