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县政府工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教育局>>计划规划

《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公报

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5-02-17 17:2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小衔接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法,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实践研究课题,现将研究成果进行公报。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级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一般课题

课题标号:XJK22CJC078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研究

课题负责人: 周学灵 中小学高级教师 祁东县步云桥镇中心幼儿园

课题组成员:王希芝、谭棣、李巧俐、李玉文、李露、唐丹、李军华

二、研究背景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重要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顺利过渡对儿童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许多儿童在升入小学后出现适应性困难。因此,如何科学地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儿童顺利过渡到小学,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索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法,提高儿童的适应性,确保儿童顺利过渡到小学。具体目标包括:分析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通过实践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建立幼小衔接教研机制,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分析法、追因探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表。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和小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

五、研究成果

经过一系列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1.问题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差异、社会交往能力不足、心理适应困难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儿童的顺利过渡。

2.解决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策略:

加强学习习惯培养:通过日常活动,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定量的作业完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提升社会交往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式,增强儿童的团队合作、沟通和冲突解决能力。

关注心理健康: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和应对新环境的积极心态。

3.学术成果:本课题共发表五篇论文,主论文《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问题反思及优化策略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目前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幼儿难以顺利实现身份转变问题、幼儿家长教育观念有待建设问题,幼小衔接教育力度不足问题,提出对学生展开多层次引导,提升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策略、转变幼儿家长教育观念,构建家园共育模式的策略、在常规要求方面,学习方面做好的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使幼小衔接工作效果有所提升。其它四篇论文对幼小联动机制的构建、幼儿倾听技能的培养、品格教育等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4.应用成果

课题组在祁东县农村幼儿园推广《基于幼小科学衔接下的自然教育》《双向衔接待花开 携手奔赴向未来》的研究成果,受到了教育界同仁的高度认可和赞赏。研究成果丰富了乡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宣传研究成果,家长不再盲目地“拔苗助长”,而是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好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培养幼儿入学适应能力,为幼儿终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表明,通过幼儿园与小学教师联动教研,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幼儿学习习惯培养、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和关注心理健康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儿童的适应性,确保儿童顺利过渡到小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