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县政府工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民政局 >>计划规划

2021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

来源: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2-01-14 16:41

2021民政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

祁东县民政局

2021129日)


2021年,我县民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市民政部门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以保障基本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为重点,精准发力,提质增效,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推进全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低保精准补差救助成为全市典范,在全市率先在县民政局设立县未成年人保护事务中心,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实事任务按时完成,民政局机关评为市二星级文明单位。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全力抓好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建设坚强堡垒,为民政事业发展凝魂聚气。一是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民政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开展"温馨祁东为爱加班"、 "帮扶吉普赛人"、 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家园"公益讲座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32件次,依托主题党日活动、中心组学习、学习强国等平台,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知行合一中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机关党建。持续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创新党员积分管理办法,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比赛、学雷锋志愿服务、禁毒宣传教育等主题党员活动联合社会组织党组织创新开展双联共建、支部联基层等活动,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是加强文明创建。积极开展单位文明创建活动,全力做好联点包上正社区包路段志愿服务活动,讲好民政故事,打造民政文化特色品牌,成功创建市二星级文明单位。做好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安排2名驻村干部联点帮扶凤歧坪乡嘉达村乡村振兴工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织密编牢民生兜底安全网。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制定下发了《祁东县城乡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实施细则》,创新救助方式,在全市率先开展低保精准救助试点,实现由分档救助向精准补差转变。对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实行电脑核算,新增低保对象申请资料数据全过程实现信息电子化,为低保救助实现掌上办、网上办创造了条件。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止到11月底,全县农村低保保障1095919431人,其中兜底保障537410123人,障率为1.16%,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656.34万元;城市低保保障31583677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690.27万元。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强化动态管理,今年以来,新增农村低保1238户,2169人;新增城市低保65户,76人;新增城乡特困234户,234人。对原在保城乡低保对象复核22328人,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复核6064人,复核率100%。适度拓展社会救助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二是全面落实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全县农村低保标准为400/月,月人均救助水平为267.2//月;城市低保标准为600/月,月人均救助水平404.3/月。城乡特困集中供养标准为9360/年,分散供养标准为6240/年。2021年元月份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分别提高到70/月,截止到11月底,共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78383人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0752人次,共发放补贴资金1813.945万元三是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完善临时救助政策,简化审批程序,有序开展"救急难"和"支出型家庭"临时救助工作,加大兜底保障对象临时救助力度。今年来,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2337人次,发放救助资金879万元。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着力建设"村为主、乡负责、县统筹"的治理新机制。一是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3月底止,全县296个村、71个社区全部完成行了村"两委"换届选举任务,全县村(居)书记主任全部实行一肩挑,基层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社区)治理体系全部到位。二是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深化基层民主自治,修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组织参评"寻找最美村规"活动,探索"互联网+社会服务",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智慧社区"步伐。加强憩园社区外来防水补漏人员规范管理,提升了城市形象。三是推进区划地名管理。进一步加快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全面完成地名图录典志编撰工作。四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深化社会组织登记改革,新发展社会组织10个,变更登记18个。清理社会组织涉企收费行为,改进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办法,扎实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撤销"僵尸型"社会组织18个,注销19个。加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由营利性工商登记转变为非营利性登记机构,推动建立社会组织健康运行长效机制,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两个覆盖"

加快养老福利事业发展。养老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扎实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新发展民办养老机构1家,全县民办养老机构达到17家,村(社区)级养老中心173个,实现了县、乡(镇)、村(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全县共有养老床位(含村社区)12364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1127张,护理型床位占比90%。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特色产业+养老、社区养老、公建民营养老等养老发展模式。推进鸟江镇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试点,努力创建全省养老服务示范县。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和疫情防控专项督查,确保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规范运行。提升慈善救助能力。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扩大"慈善一日捐"覆盖面,筹集善款557万元。开展"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暖冬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棉衣捐赠活动"加大慈善医疗救助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特大疾病困难户开展专项救助,加大慈善救助力度,今年共救助困难群众4892人次发放慈善款物501万元。推进福彩事业发展。加强电脑彩票销售点的管理和服务,截至1131日,今年共完成福彩销售2797万元,其中销售电脑票2572万,即开票225万,同比增幅15.1%

提升儿童福利关爱服务水平落实儿童福利政策。开展全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摸底排查,完善信息数据库,目全县共有留守儿童18439人,困境儿童3240人。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分散孤儿供养每人每月950元,集中供养每人每月1350元。全年共发放355名孤儿基本生活费440.87元,保障42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共发放保障资金303.14万元。组织实施 "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发放53名孤儿福彩圆梦助学金26.5万元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举行"关爱留守儿童宣传月活动",组织明德学校部分师生观看留守儿童关爱电影《正正的世界》,"六一"儿童节期间,联合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等职能部门走进启航学校、白地市镇中心小学开展"书香进校园 阅读伴成长"、"童心向党 逐梦未来"等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各乡镇(街道)开展村级"儿童之家"亲子活动,举办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培训全面提升儿童关爱服务水平。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在县民政局设立县未成年人保护事务中心,成立祁东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部门职责,构建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健全县乡村三级救助保护网络。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举办"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开展"成长家园"公益讲座进校园活动和"百千万‘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公益讲座活动,活动覆盖全县64所中小学共192场次,引导未成年人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推进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扎实推进风石堰镇杉木村七宝山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稳步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加大投入力度,完成殡仪馆提质改造项目扫尾工作。积极推进殡葬服务信息化建设,构建殡葬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努力创建全国殡葬改革试点县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扎实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23人(次),救治重度精神病患者58人。加强婚姻登记服务。11月底止,全县共办理结婚登记3478对,离婚登记935对,补领登记1490对。

大力推进民政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推进祁东县社会福利救助中心项目建设,殡仪馆提质改造项目已投入使用,推进白地市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建设床位150张, 12月底前可搬迁入住。三个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民政设施条件,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对照省政府养老服务真抓实干指标要求,还存在诸多短板弱项。一是养老基础设施落后。全县公办养老机构大多数都是由原来的老学校、老乡镇政府改建的,设施陈旧,消防难达标,护理型养老床位不足,很难适应新时代养老服务需求。二是对民办养老扶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未将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纳入重点扶持项目,扶持专项资金较少,运营补贴不能按国家规定标准到位。我县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多,名列全省前茅,但整体规模小,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引领示范效应。三是部门协作不够。县政府未将推进养老服务发展作为重点民生项目纳入对全县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范围,部门协作不力,未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养老服务人才极度短缺。由于养老机构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及求职观念陈旧等原因,养老机构招工难,大多数服务人员是年龄偏大的农民工,而且县本级缺乏相应的培训机构,服务人员接受专业培训难度大,缺乏专门的护理知识,导致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服务人才特别是专业管理人才严重短缺,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在我县还未完全形成。

(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力量不足。县未成年人保护事务中心只有5名工作人员,工作力量不足。专业人才紧缺学校缺少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乡镇、村(社区)缺少专业工作人员,全县各乡镇(街道)虽然配备了儿童督导员,村(社区)也配备了儿童主任,但都是由民政办主任和村干部兼任,未参加系统培训,业务能力不足。

(三)社会福利救助中心项目建设缓慢。祁东县社会福利救助中心是一项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占地55亩,总建筑面积近25000平方米,工程量大,建设资金多。该项目于2019123日正式动土施工,20201月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至今因资金短缺,项目一直处于停工状态。恳请县委、县政府重点支持,加快推进福利院、救助站土地资产处置,实现价值最大化,确保社会福利救助中心项目建设顺利重启,尽早投入使用。

三、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县民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和省市民政工作要求,努力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和社会保障中的兜底作用,夯实民生底线,提升保障能力,推进全县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抓好民政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常态化防控举措,完善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常备防疫物资,加快新冠疫苗接种,全力守护"一老一小"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决做到零感染、零病例。

(二)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帮扶长效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收入水平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推进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筹发展,积极构建综合大救助格局。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完善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机制,推进"核算为主、评议为辅"精准救助深化低保专项治理,不断提高精准救助水平。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开展社会救助"网上办" "掌上办"试点。规范特困供养人员精准认定和自理能力评估,着力改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稳步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三)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完善养老服务补贴、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队伍建设相关政策。加快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失能半失能护理区改造。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农村互助式养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引导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精神关爱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全覆盖。落实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三年行动,推进安联网建设,实现存量养老机构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基本整治到位。防范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风险。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努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全力打造全省养老服务示范县。

   (四)优化社会事务管理。完善儿童福利关爱体系,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适度扩大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积极开展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试点工作。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合力。全面深化婚丧改革,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大力推进殡葬改革,积极推行生态节地安葬,加大殡葬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打击乱埋乱葬行为,努力创建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县。

   (五)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制度,加快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深入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推进社区"两化两体系"建设,抓好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升级达标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推进"互联网+社区"和智慧社区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六)推进民政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祁东县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建设,力争2022年底前投入使用。全面完成殡仪馆提质改造项目,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积极争取太和堂区域性敬老院立项,努力改善民政服务设施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