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劳务对接、公共就业、技能培训、创业贷款等机制,助推就业扶贫,研究制定了《祁东县2017年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计划》,使每个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接受免费技能培训,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搭建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1.建立完善就业扶贫信息数据库。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采集和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湘人社函[2016]23号)文件要求,为充分掌握我县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需求信息,我局从局内各股室抽调精干力量,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进村入户对全县25个乡镇(街道)16至59周岁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进行信息采集,逐一核实和摸清农村贫困劳动力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技能等)、就业愿望(包括就业地点、就业岗位等)、培训愿望,并由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站逐人录入到全省劳务协作网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共录入贫困劳动力43058人,其中已转移就业18930人,未就业24124人。录入长期招聘企业32家,可提供40多个工种6000余个就业岗位。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6〕11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对全县已转移就业的18930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信息逐人进行核实,建立了实名制动态数据库。
2.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助推转移就业。不断创新招聘服务,将原有的一次性短期招聘活动改为长期有效招聘模式,根据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和对本地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有针对性的将招聘企业的基本信息、招聘职位、工资待遇等拍照制作成精美的招聘广告和手册,长期在县人力资源服务大厅展示,既减少企业招聘成本,也方便群众随时了解就业信息,有利于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同时,我们也通过大力组织专场招聘会,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互动平台。2017年元月15日,在县政府广场举办了冬季大型人才现场招聘会,共有参会企业56 家,提供1200余个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536人;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因国家就业培训政策调整,省里扶贫培训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我县扶贫培训正抓紧开展摸底、登记、分类及科学设置培训专业等前期准备工作,拟于6月底正式启动培训。
(三)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助力自主创业。通过县内新闻媒体、户外广告、印制宣传手册、制作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在县人力资源市场大厅专门开设了贫困劳动力创业贷款绿色通道,实现了政策咨询、贷款申请、资料受理、资料审核等“一站式”办结。加强与经办银行的沟通,尽可能地简化办事流程及贷款手续,落实限时办结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今年以来,共为5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43万元,其中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发放贷款210万元。通过贷款扶持,发展和壮大农村经济,增强农业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和鼓励贫困劳动力参与到创业大潮中来。
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就业资金总量不足,财政配套不到位,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政策性补贴和工作经费难以足额保障,影响劳务输出和培训规模的扩大。基层平台建设滞后,劳务站人员素质、待遇、设施与省市要求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全面推进。
(二)未就业贫困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属于就业困难群体,沿海发达地区对技工需求量大,普通劳力实现转移就业难度大。
(三)贫困劳动力积极性不高,培训难以全覆盖。贫困山村大多地处偏远,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贫困劳动力无法就近就地参加培训,加之,未就业人员所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靠体力挣钱,不愿意耽工影响收入而花时间参加技能培训,导致培训不能全覆盖,培训时间和质量也难以保证。
三、工作请求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请求省财政对贫困县就业专项资金的拨付予以重点倾斜,以确保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素质。积极引导,通过按需培训、错时培训等方式,将培训内容送到田间地头,错开农忙时节,以半天务农、半天参加培训的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确保培训实效,帮助贫困劳动力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