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祁东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的奋斗目标,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着力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构建和谐祁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金融灾害,使金融危机给我县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实现了全县经济发展平稳,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局面。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到 11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5.38亿元,增长 5.2%;第二产业增加值 45.63亿元,增长14.3 %;第三产业增加值35.12亿元,增长14.9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13466元,比上年增长24.22%,全县财政总收入为32402万元,比上年略有增加,增速为2.6%,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2957万元,减少1.0%,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4942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和谐祁东建设力度加大。全县为民办实事30个考核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5000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40100人。全年投入城市低保资金199万元;投入农村低保资金150万元,城市低保资金和农村低保资金按规定标准发放到位率均为100%;新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2 所;新建农村安居房400栋。全年建设(筹集)廉租房1620平方米,对280户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户发放租赁补贴241920元,新建经济适用房9167平方米;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完善,平均参合率达92% 。全年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完成了12所。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强;节能减排任务重;解决民生问题薄弱环节多;就业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大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为543686.6 万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8.5千公顷,增长4.7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6.36千公顷,增长6.64 %;油料种植面积5.31千公顷,增长14.69 %;棉花种植面积0.10千公顷,同比持平;甘蔗种植面积1.27千公顷,增长5.83 %;烟叶播种面积1.03千公顷,增长3%;蔬菜种植面积20.98千公顷,减少2.33 %;瓜果类播种面积2.17千公顷,增长5.85%;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1.20千公顷,增长3.61%。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作物总产量405551吨,比上年增长7.15 %;油料9991吨,增长18.07 %;甘蔗62775吨,增长7.64 %;烟叶2151吨,增长3.91 %;蔬菜694036吨,增长1.09 %;瓜果60790吨,增长8.58 %;其他农作物50204吨,增长4.9 %。畜牧业生产情况较好,出栏肉猪120.03 万头,增长8.9 %;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0.99万头,增长6.5 %;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24.21 万头,增长8.5 %;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家禽836.55 万羽,增长7.6 %。水产品产量44825吨,增长5.3 %。
农业生产发展后劲增强。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2087万元,比上年增长4.02 %。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1920万元;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500公顷;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万多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88040千瓦,比上年增长25.23 %。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90 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3个。新增17个自然村通电话,新增50个行政村互联网宽带上网。3922人解决了听广播、看电视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2550口,带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解决了20842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1466059万元,增长26.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5961万元,增长31.27%,增加值320331万元,增长24.39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086676万元,比上年增长31.95%,产品销售率达100.01%;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企业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60649吨,增长7.38 %;水泥产量达973143吨,增长30.2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98596万元,比上年增长35.38 %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942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200 万元,比上年增长3 %。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3个,实现利润3757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11万平方米,增长6.0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7.98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19902万元,增长14.2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4084万元,增长28.47 %;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471万元,减少43.93%。房地产开发增长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13260万元,增长51.53 %。商品房竣工面积4.03万平方米,下降31.23% ;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71万平方米,增长17.7 %,其中,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4.92万平方米,增长113.91%;商品房空置面积13996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零售市场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分行业看,批发业2.08亿元,增长20.8%;零售业22.71亿元,增长22.4 %;住宿餐饮业4.46亿元,增长15.2 %;其他行业0.56亿元,增长15.3%。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7.1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9.9%。
六、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28万美元,较去年的61万美元减少了33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8万美元,比上年的56万美元减少了28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黄花菜、电解锰及金属镁等。进口总额为零。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发布招商项目35个,经省、市批准并登记注册的项目10个,实际到位资金3144万美元,较去年增长20%。引进内资企业58个,注册100万元的企业18个,引进资金11.5亿元。
对外经济合作有所增长。全年外派劳务240人,同比增长26.32%。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36375.0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7 %;旅客周转量19436.81万人公里,增长4.2 %。 邮政电信业总的呈下降态势,全县邮政业务总量4376.4 万元,增长17.3 %;电信业务总量4096万元,减少16.29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4282 户,减少17418户;小灵通用户15870户,减少10530户。 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7050户,减少1630户。
八、金融与保险
金融业务加快发展。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3 %。其中,企业存款4.84亿元,储蓄存款78亿元;其他各项存款3.28亿元。全县金融机构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共实现盈利6067万元,比上年增盈1132万元。 间接融资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亿元,比上年增长5.45 %,全年新增1.2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0.39亿元;中长期贷款3.6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县保险保费收入达13260万元,增长37.91%。其中,财产险保险保费收入1760万元,增长43.09 %,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968万元,增长31.17%;寿险保险保费收入11500万元,增长37.15%,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500万元,增长22.33% 。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兴县进程加快。2008年,全县市以上科技项目20个,引进科技项目4个,科技示范基地50个,培育省级民营企业4个,推广示范农业新技术、新成果7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累计3项,争取国家科技经费175万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1件,专利授权量8件。签订技术合同15个,合同成交金额500万元。科普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开展专项科普活动31次,科普展览175次,提高了全民科普意识。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与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小学升学率达100%。普通小学331所,在校学生86267人,教职工4064人;普通中学61所,在校学生50509人,教职工5053人。全县100所中小学运动场面积达标,全县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3282台,有4所中学建立了校园网,58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通,拥有图书1063616册。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9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26800册,电影放映单位在册数1个,放映场次10416场。全县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有线电视用户达4.6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28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妇幼保健院 1个,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 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达1336张;卫生技术人员255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926人,注册护士513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等级运动员发展110人,在省、市运动会共获得奖牌23块。全县举办运动会18场,参加人数8000人。全民健身运动方兴未艾,参加人次超过10万。体育运动环境得到优化,全县拥有体育场4个,体育馆1座,各种训练房5个。县体育广场内设施进一步完善,可同时容纳3千余人运动娱乐,是全县人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十一、城市建设、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完成了县正路改造,拉通了高速公路祁东连接线,硬化了望城街、车站南路、鼎山公园登山路三条断头路;完成了鼎山火烧地绿化造林样板工程20亩;新安装路灯26盏,亮化工程进一步扩大到背街小巷。
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2起,死亡15人,重伤55人,直接经济损失32.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发生起数减少121起,下降66.1%,少死亡30人,下降12.5%,受伤人数减少139人,下降71.6%,经济损失减少36.2万元,下降52.9%。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8起,死亡15人,分别下降65.1%和63.4%。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年实施治理项目4个,项目完成100%。全县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为71.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33.8%,“三废”综合利用产值890万元。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65.2%。全县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部分区域有所改善。全县城市空气及地表水质量均达到2级标准。全年造林面积55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37.15%,污水处理厂正在兴建,生态环境会进一步改善。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不太乐观。年末全县总人口998192人,比上年增加21399人。其中,农业人口832267万人,非农业人口165925人。人口出生率9 ‰ ;死亡率为4.87 ‰ ;自然增长率为4.13 ‰ 。在省市检查评比中,我县计划生育工作处于落后状态。全县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889200元;发放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金108480元;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13人。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8.22元,增长14.9 %。其中,人均工薪收入6734.7 元,增长19.93%;经营净收入1924.18元,增长14.56 % ;转移性收入2741.04元,增长 7.5 % ;财产性收入340.12元,增长22.0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81元,增长13.7 %。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275.45元,比上年增长12.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3.66%,衣着和食品支出分别增长 2.37%和5.1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22元,比上年增加263元,增长6.18%。其中,食品、衣着和居住分别增长16.6%、18.7%和155.1%。受猪肉等主要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全县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有增有减。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71%,比上年下降2.88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42%,比上年提高4.18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964人、6322人、2360人、3582人、4784人,累计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0753人、92956人、30048人、25725人、32673人,全年征缴社保基金26226万元,支付待遇2566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为9499人,农村居民32163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相对数均为本年与上年比较。
4.人口数为公安年报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