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县政府工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统计局 >>通知公告

2009年祁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祁东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5-01-14 10:56

2009年祁东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发展为上、工业为先、民生为重、和谐为本”的总体发展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全县人民克难攻坚,沉着应战,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年”、“企业服务年”活动,狠抓重点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1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1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49.36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30.21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8%、73.9%和11.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13516元,增长12.6%。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89起,同比上升43.5%;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9起,同比上升36.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1,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7.17;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0。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太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较重,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乏力,就业压力仍较大,解决民生问题薄弱环节多等。

二、农业

2009年,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7.06千公顷,增长16.1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0.25千公顷,增长8.7%;稻谷68.4千公顷,增长16.7%;油料作物5.57千公顷,增长4.9%;蔬菜21.45千公顷,增长2.24%。

种植业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459683吨,比上年增产61219吨,增长15.36%。其中,早稻粮食产量308400吨,小麦粮食产量461吨,分别较上年增产19.81%和10.82%。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0641吨,增长6.51%;蔬菜产量705030吨,增长1.58%;茶叶产量98吨,增长3.2%;水果产量81133吨,增长2.1%。

养殖业发展稳定增长,。全年出栏肉猪头数129.35万头,增长7.8%,猪肉产量94706吨,增长9.1%。出售和自宰家禽886.8万羽,禽肉产量13508吨,增长12.4%;禽蛋产量19246吨,增长5.9%。全年水产养殖面积4.16千公顷,增长4.79%;水产品产量46709吨,增长4.9%。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667公顷,新增封山育林面积300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9.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2140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0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9.6万千瓦,增长27.8%。全年农村用电量15598万千瓦小时,增长28%。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399.9公里。新增21个自然村通电话,新增106个行政村互联网宽带上网,改造行政村配电网28个。建设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站点749。新建农村沼气池2000口,带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解决了47279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县全部工业总产1692266万元,增长22.08%,全部工业增加值474694万元,增长2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77395万元,增长31.58%增加值367764万元,增长30 %,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414871万元,增长10%,增加值106930万元,增长10.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274977万元,比上年增长31.24%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99.8%骨干产业中的十种有色金属、水泥、家具、轻革产品产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产量分别为66309吨、1323351吨、110000件、1135000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7.6%、18.5%、13.6%和8.0%。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899万元,较上年增长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1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732万元;实现利润2311万元,同比有所下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9.17万平方米,增长17.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4.3万平方米,增长6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02486元,增长58.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7533万元,增长54.5 %;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65838万元,增长200.1%,农村投资40990万元,增长18.6%,但房地产开发有所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8125万元,减少38.7 %。商品房竣工面积41048平方米,增长1.7% ;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7336平方米,增长0.3 %,其中,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31715平方米,减少35.6%;商品房空置面积15101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41645.79万吨公里,增长6.8 %;旅客周转量21022.85万人公里,增长4.3 %。  电信业总的呈上升态势,全县邮政业务总量4684.2万元,增长7 %电信业务总量4207.56万元,增长2.7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6713 户,增加12431户; 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2546户,增加5496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2009年,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良好运行态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分行业看,批发2.2亿元,增长6.1%零售业26.88亿元,增长18.4 %;住宿餐饮业5.26亿元,增长17.9 %;其他行业0.65亿元,增长16.1%

物价总水平略有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29%,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08%,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6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3%

外贸进出口总额稳步上升。全年进出口总额45万美元,较去年28万美元增加了17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5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黄花菜、甜酸头、电解锰及电解锌,进口总额为零。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发布招商项目50个,经省、市批准并登记注册的外资项目10个,实际到位资金3776万美元,较去年增长13%。引进内资企业61个,注册100万元的内资企业31个,引进资金15.18亿元。

对外经济合作有所增长。全年外派劳务300人,同比增长25%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为34035万元,增长5.05%,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108万元,增长5.01%。全县财政总支出133510万元,增长25.53%,一般预算支出129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4.7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城乡社区事务等涉及民生支出分别增长6.72%、292.93%、2.82%、65.49%。

金融运行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7.4亿元,比年初增加11.28亿元,增长13.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亿元,比年初增加5亿元,增长20.83%。其中:短期贷款22.75亿元,比年初增加2.35亿元;中长期贷款6.24亿元,比年初增加2.63亿元

保险事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保费总收入3095万元,其中,财产险收入1710万元,人身险收入1385万元。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621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452万元,人身险赔付金额2169万元。

 

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

基础教育进一步得到巩固。全县有小学326所,在校学生91038人,专任教师363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普通初中53所,在校学生34629人,专任教师4044人;普通高中8所,在校学生15836人,专任教师1084人

科技兴县进程加快。2009年,全县市以上科技项目10个,引进科技项目6个,科技示范基地45个,推广示范农业新技术、新成果7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累计3项,争取国家科技经费140万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54件,专利授权量10件。签订技术合同20个,合同成交金额600万元。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9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送戏下乡70场,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在册数1个,全县共放电影10304场次。艺术精品纷呈迭出,全年共生产作品377件,其中摄影103件、文学、戏曲59件、美术120件、音乐舞蹈95件。国家级获奖3件、省级获奖10件、市级金奖16件、银奖14件。广播影视事业持续推进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98450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1%。全县有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56522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

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千家万户,覆盖农村人口70.46万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41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妇幼保健院 1个,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 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达1371张;卫生技术人员223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841人,注册护士486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全县举办各级各类运动会26次,参赛运动员达1200人,在湖南省青少年比赛中获8.5枚金牌,在省射击、跆拳道、游泳、举重常规比赛获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11枚。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县城容貌得到明显改观。今年新修道路17528米,硬化面积21.9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9876平方米,新建垃圾处理场3个,安装高标准路灯180盏。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年实施治理项目4个,项目完成100%。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2.6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100%三废综合利用产值775万元。全县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部分区域有较大改善。全县城市空气及地表水质量均达到2级标准。随着县城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县城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十、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达到101.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9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7万人,人口出生率10.6‰;死亡人口0.77万人,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3‰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从业渠道呈现多元化格局。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600人;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402人,但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城镇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3元,增长10%,其中,工薪收入7467元。人均消费性支出8088元,其中食品支出3001元,衣着支出827元,医疗保健支出578元,家庭设备用品支出586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1%。

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95元,增收716元,增长12.8%,其中:工资性收入3055元,增收522元,增长20.6%;家庭经营收入2901元,增收112元,增长4.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24元,增长4.7%。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34.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51%。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166人、1206人、6332人、4463人、6955人,累计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9919人、94162人、36380人、30188人、39628人,全年征缴社保基金28567万元,支付待遇29837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885人,总人次11.9万人次,保障支出1612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126人,总人次430356人次,保障支出2043万元。

 

注:

1、公报中指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方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各行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减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