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县政府工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统计局 >>通知公告

祁东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祁东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5-01-14 11:11

祁东县2011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我县打基础、做平台、增后劲,奋力赶超的一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后发赶超”战略目标,坚持工业强县、农业固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的总体取向,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实施“工业会战年”、“项目攻坚年”,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显著改善,民生事业显著进步,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一、综  

综合实力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8.33亿元,增长13.0%。分产业看,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7.01亿元,增长3.8%;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24亿元,增长18.0%;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07亿元,增长16.2%。一、二、三产业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2%、52.7%、38.1%,分别拉动全县GDP增长1.2、6.8、5.0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优化。全县三次产业比为29.7:39.9:30.4。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4%。

物价指数稳中趋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7%;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3.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8.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7.2%(全省);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上涨8.0%(全省)。

二、农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66.54亿元,增长4.2%。其中,种植业产值31.77亿元,增长2.2%;林业产值2.07亿元,增长16.3%;牧业产值25.82亿元,增长0.1%;渔业产值5.54亿元,增长8.6%。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1.7千公顷,增长16.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15千公顷,增长0.7%;油料种植面积27.83千公顷,增长356.2%;蔬菜种植面积22.55千公顷,增长2.1%。粮食总产量44.15万吨,增长2.7%;出栏肉猪121.12万头,减少4.1%;出栏牛1.0万头,减少3.8%;出栏羊26.46万头,减少2.4%;出笼家禽983.4万羽,增长1.3%;水产品产量4.93万吨,增长0.4%。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全年农村用电量21216万千瓦时,增长8.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22315千瓦,增长10.6%。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05公里,新增通电话的自然村13个,新增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的行政村25个,新建和改造行政村配电网54个,建设农家书屋160个,新建农村沼气池1600口,解决了50340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持续增长。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01.04亿元,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4.22亿元,增长18.4%;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6.82亿元,增长11.8%。规模工业总产值302.47亿元,增长40.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总产值213.37亿元,增长47.08%;重工业总产值89.1亿元,增长27.5%。按行业分,采矿业总产值35.48亿元,增长56.7%;制造业总产值265.89亿元,增长37.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总产值1.1亿元,增长41.4%。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家,净增8家。

 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9.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其中:发电量13652万千瓦时,增长24.3%;水泥100.19万吨,减少27.0%;水泥熟料51.09万吨,增长9.6%;钢材1.7万吨,增长16.4%;家具44.96万件,增长201.5%。

 工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02.35亿元,增长40.9%;利税24.38亿元,增长57.21%;利润11.16亿元,增长69.7%。

建筑业有所回落。全县建筑业总产值5.91亿元,减少4.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7.93万平方米,减少7.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9.98万平方米,减少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34亿元(含跨区项目投资,不计增速),增长33.2%。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04亿元,增长33.2%;非农户投资9.45亿元,增长29.0%;房地产投资1.84亿元,增长57.1%。

  房地产开发有升有降。房地产投资1.84亿元,增长57.1%。商品房施工面积29.30万平方米,减少18.0%。商品房屋销售面积5.26万平方米,减少42.2%。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社会消费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27亿元,增长17.1%。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中,化妆品类增长17.8%,家具类增长20.6%,通信器材类增长32.1%,汽车类增长28.2%。

招商引资形势看好。全县共审批注册外资项目8个,完成外资4936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33个,合同引资19.75亿元,到位资金10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65万美元,比去年的56.18万美元增长8.82万美元。

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增长。全年劳务输出500人次,增长56.3%。

旅游景点不断提质改造。一是将四明山省级森林公园列为全市“359”重点旅游项目工程。今年新投资200万元新建龙兴古寺,硬化景区道路12公里。二是打造祁东红色旅游景点,将衡宝战役纪念园列入招商项目。

 

六、交通运输 、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货物周转量45521.4万吨公里,增长4.9%。客运周转量22738.2万人公里,增长4.5%。邮电通信业稳步健康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29935.84万元,增长16.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404.67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5531.17万元,分别增长1.5%、16.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2320户,减少12393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0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30235户,增加13459户。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54033万元,增长27.7%;一般预算收入36935万元,增长26.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5569万元,增长20.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942万元,增长18.5%。

 金融存贷业务稳健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2.76亿元,比年初增长15.9%。其中,单位存款17.09亿元,比年初增长31.3%,个人存款115.09亿元,比年初增长15.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6.97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其中,短期贷款为18.63亿元,比年初增长1.3%;中长期贷款18.34亿元,比年初增长22.9%。

 社会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保险保费收入达17277万元。其中,财产险保险保费收入2277万元;人身险收入15000万元。全年各项赔款支出1880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208万元;人身险赔款支出572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基础教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县有基础教育校园448所,其中幼儿园124所,小学265所,初中53所,高中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67478人,其中学前教育24405人,小学90218人,初中37155人,高中15648人,特殊教育52人;专任教师9293人,其中学前教育教师1429人,小学教师3586人,初中教师3300人,高中教师968人,特殊教育教师1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 

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产值40.4亿元,增长10.7%;实现增加值11.4亿元,增长12.1%。全年专利申请量81件,其中发明6件;授权专利27件。签订技术合同28项,合同成交金额1200万元。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9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内藏书突破14万册,电影放映单位在册数1个。一是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加强。全年完成11所乡镇文化站建设和160家农家书屋建设。二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一共组织了12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并组织文化馆、祁剧团等单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送戏剧活动,全年共送戏下乡100场。三是祁剧事业蒸蒸日上。全年新创作优秀剧目《曹炎》参加全市专业剧团评比汇演,挖掘整理剧目《花田错》,移植京剧剧目《大战洪州》,获专家、观众一致好评。四是文艺创作成绩斐然。全年共生产作品236件,获各级各类奖项40余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9%,有线电视用户71809户。年末全县共有档案馆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23120卷。

卫生事业继续巩固和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医院、卫生院26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1930人,其中执业医师462人,执业助理医师287人,注册护士559人。医院、卫生院床位1725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衡阳市第九届全运会上,我县夺得射击、武术、散打、跆拳道、柔道、田径、篮球等项目金牌111枚,团体总分2451分,荣获全市青少年赛会金牌,青少年综合金牌,青少年综合总分三榜第一名,综合组金牌、总分、青少年赛会总分三榜第三名。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

    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管道燃气工程实现通气点火;南山大道东段改造完成了卡口拓宽,路基换板和人行道改造;完成了香山路、车站北路等16条背街小巷改造。补植行人道树2800株旱厕改水厕9座,新建公厕2座,并免费开放;新建室内垃圾中转站1座,在县正路新安装不锈钢果皮箱300个,并新增了高压洒水车、机械清扫车、铲车等环卫设施。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居住环境明显进步和改善。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11年,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365天;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59.6%;二氧化硫、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54.6%、3.4%;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2.6%。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展平稳。据县公安局统计,全年总人口为103.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67万人,出生人口1.58万人,出生率为15.3‰;死亡率7.9‰,人口自然增长率7.4‰,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7.4:100。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4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540元,增长15.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8%,上升2.2个百分点。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1平方米,比上年减少4.2平方米。农村居民纯收入8029元,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5160元,增长8.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9%,上升1.3个百分点。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0.1平方米,增长5.5%。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年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征缴人数分别达到39951人、27418人、56236人、65823人、30125人、40376人、43777人,全年征缴社保基金40607万元,支付待遇43157万元。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5.5万人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034.6万元。全县农村居民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9.71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经费3997.4万元。

注: 

1. 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据以《2012年祁东县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公报中各项指标增速无特殊注明均是指2011年与2010年同比结果。

4. 总人口、出生率、出生性别比由县公安局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