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县政府工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信访局 >>通知公告

“贪鲜”可“致命” 慎食野生菌

来源:祁东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5-08 09:14

祁东县融媒体中心4月12日讯(通讯员:雷冬辉)随着天气回暖,雨水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且种类繁多。为全力防范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居民: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警惕误食毒蘑菇中毒。

一、充分认识野生生蘑菇中毒的危害性。野生蘑菇种类多,不同地方、季节和生长条件会生长不同种类的毒蘑菇,其毒素因蘑菇种类的不同而各异,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中毒类型可分为死亡率极高的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猝死型、溶血型和毒性强度不一的胃肠炎型、光过敏性皮炎型、神经精神型等。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出现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出现溶血、急性呼吸衰竭、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目前对有些剧毒中毒类型无特效疗法,死亡率高。根据不同毒蘑菇种类(不同的中毒类型)尽早对症救治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二、科学辨别野生蘑菇的毒力毒性。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形态与颜色多种多样,单靠形态特征辨别是不够的,特别是有些有毒种类与无毒种类非常相似,非专业人士难以区分。民间以“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蘑菇有毒”;“煮熟后银针试毒变黑有毒”;“煮熟透了没毒”;“放大蒜煮可以解毒”;以前吃过“同样”的蘑菇不会中毒等方法鉴别,是不可靠的。科学的鉴定方法是要对蘑菇的形态、生态、显微、DNA等特征才可以准确鉴定。

三、正确掌握野生蘑菇中毒的自我救治。如不慎食用了野生蘑菇,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它不适等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即采用筷子、手指抠咽喉等简易方法进行催吐,并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救治,争取最佳救治时间。野生蘑菇中毒潜伏期长,一同食用了野生蘑菇但尚未出现中毒症状的人员,也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置。最好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或加工前的野生蘑菇拍摄图片,以便鉴定种类,精准采取治疗措施。

转载自:祁东新闻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