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政发〔2014〕11号
白地市镇2014年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区
建设实施方案
为高标准建设好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带动提升我镇粮食生产工作水平,经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镇承办县里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总面积1200亩,一季再生稻1000亩。示范区内双季稻种植要实现全覆盖,无一坵抛荒、无一季“插花”和直播,示范区内双季稻亩平单产比非示范区增5%以上。
二、规划布局
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区主要分布在元里坪片大冲、茶亭、铁铺、元里坪、七丫町及国道沿线的苍江桥、乌山冲、流泉町、元木冲、灌渡桥。一季再生稻主要分布在S317线的油草塘、东风、松林桥、七宝山、徐家、彭家湾、石头山、凫鸭塘、瑶塘、枫树山、双凤等村。
三、主要任务
1、百分之百推行台账化管理。各包村镇干要迅速下到村组,逐坵、逐户登记造册,分组、分村汇总,面积大于10亩的区域,要制作区位图,要包含拐点地理坐标、区内稻田丘数、面积、经济作物面积和种植主体等基本信息,切实把基础数据搞准搞好。
2、百分之百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落实双季稻面积是高产创建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工作难点。要做到百分之百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无一坵抛荒田和一季稻插花,要创新生产方式、土地流转方式,发展和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种粮专业合作社到示范区种田。
3、百分之百推进早稻集中育秧。对于今年的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要百分之百落实早稻集中育秧,镇里确定两个集中育秧点,一个是在大冲,一个在灌渡桥。一季再生稻确定在瑶塘和彭家湾村集中育秧。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田管理,统一供应秧苗。
4、百分之百应用高产良种。要积极推广应用高产良种,切实打好高产基础。选择高产、优质、熟期适中、高抗的水稻品种。早稻:陆两优996、陵两优942、淦鑫203、准两优674、株两优505等;晚稻:天优华占、准两优608、天优998、荆楚优148、深优957、金优212、T优272、中优117、湘优66;一季再生稻:准两优608,新两优223,Y两优3218,皖稻153、准两优199等。
5、百分之百推行规范化高产栽培。要做到良种与良法配套,良田与良制配套,农机与农艺融合。搞好宣传和组织工作,确保各项关键增产技术百分之百落实到位。做到无人为安全生产事故田示范区生产平衡度一致,双季产量达到
四、保障措施
1、行政推动。将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作为全镇粮食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来完成。镇里成立专抓班子,在镇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强化责任保障。各村为面积落实、规模种植主体培育的责任主体。
2、资金奖补。主要有五条:一是对所有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内种植户实行基本补贴。对达到双季稻高产创建基本要求的农户,由县财政对每亩双季稻补贴130元(早稻70元、晚稻60元),除不可抗自然灾害外,只种一季一律不补。二是对示范区实行农业保险政策倾斜。对示范区内的所有双季稻田,由村统一代缴保费,受灾损失完全按保险政策规定理赔到位。三是对集中育秧主体实行补贴。镇里全部实行集中育秧,统一供秧。四是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粮专业合作社实行再补贴。除在农机购置、综合服务等方面享受优待外,对在示范区种植50亩以上双季稻(不含烤烟面积)种粮主体,在所有种植户的基本补贴上每亩再追加补贴100元(早稻50元、晚稻50元),具体补贴办法以《祁东县2014年扶持发展新型种粮主体奖励办法》为准。五是对推行土地整建制流转试点的村实行激励。对各村在示范区内的稻田,以组或村为单位统一收归集体再重新划区发包且全部种上双季稻的村,优先安排水利设施和机耕道路建设项目。
3、约束措施。从两个方面予以约束:一是实行任务保证金制度。各村要拿出3000元作为粮食生产任务保证金,与粮食生产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年终按得分结算支付。二是实行分类排名。对各村的工作进展情况实行高密度督查考核,分类排名,奖优罚劣,对后3名实行通报批评。
4、考核措施。镇里将组建专门督查考核班子,在县里每次督查前实行专项督查。搜集掌握情况,发现解决问题,及时排名通报,督促后进整改。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一日
白地市镇人民政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