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连墟乡位于祁东县西部,面积39.6平方公里,现有9个行政村,287个村民小组,6892户,2.7万余人。我乡现有稻田15000余亩,旱土2200余亩,林地9840余亩。现有茶园冲、洪塘两座小型水库,农业灌溉以白子江流域为主,地处江口水库尾灌处,是祁东县重要的商品粮和副食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主要有生姜、槟榔芋、柑桔、黄花菜、生猪等,特色产业为马蹄产业及油茶产业。
一、农业为我乡主要产业
(一)油茶产业形势喜人。主要分布在龙家亭村、福油村和永隆村,面积共计6000余亩,目前已进入盛产期特别是在城连墟乡龙家亭等村打造了4800余亩种植面积的奇林油茶合作社,通过近六年的探索和实践,合作社由原来的10余户发展到100余户,目前固定职工48人,其中技术人员31人,临时农民工近500民,已成为衡阳市造林模范、祁东县油茶产业化基地建设示范户和城连墟乡的龙头企业,大大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切切实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二) 马蹄品牌已经打响。以清江桥村、胜福村为中心,连片发展马蹄产业,全乡共种植马蹄面积800多亩,特别是清江沿岸的冲积沙泥田土质疏松肥沃,种出来的马蹄品质享有盛名,口感好、个子大、营养含量高,基本上一上市就被一扫而空,现在马蹄产业成为我乡的支柱产业和清江桥和胜福村村民的钱袋子。
二、城镇建设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乡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大有改观。
(一)亮化工程。2015年我乡投入60多万元,在全乡龙家亭集市、城连墟集市等主干道路建成路灯80盏,在和平新村,胜福村等人口密集村建成路灯60盏,极大便利了群众生活。
(二)绿化工程。近两年来,城连墟乡党委政府响应上级号召,发动各村共植树造林3000余亩,通道绿化里程19公里,荒山披绿被、水土不流失。
(三)环境卫生。近二年以来,我乡投入8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垃圾填埋场,购置了300个大型垃圾桶和一台多功能环卫车,新建了14个垃圾池,用于城乡环境治理,通过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我乡建立了一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定期派包村干部下乡搞卫生,定期开展农村环境卫生评比,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三、扶贫工作持续推进
我城连墟乡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扶贫决策部署,在市民政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县水利局、县农业局等单位的帮助下,切实做到“扶贫精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扶贫到户、责任到人”。今年,我乡实现异地扶贫搬迁31户,共113人,切实让贫困户得到了实惠。通过产业扶贫、上级单位结对帮扶等措施,累计到今年,我乡共实现脱贫人口数3372人。
四、直面我乡不足
我乡地处祁东西部边远地区,交通极为不便,村级道路狭窄,马路路面不平整,城镇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周边太和堂、蒋家桥等兄弟乡镇。农田设施改造滞后,多处山区村民生活用电电压低,饭煮不熟,风扇带不动,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城连墟乡整体村民收入偏低,农业产业化结构不平衡,贫困人口基数大。地处江口水库尾灌区,常年靠天吃饭等一系列难点和问题阻碍着我乡发展。
五、坚定发展方向
(一)继续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进程。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带领广大城连墟老百姓种植黄桃、马蹄、无花果等一系列特色农场品,发展稻田养虾等农业养殖新模式。引导龙家亭村蔬菜产业和城连墟村藏香猪养殖产业扩大规模争取点科协支持,把我乡的油茶深加工和马蹄产业做大做强。
(二)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我们一是将通过积极协调上级关系,引进资金,解决曹家等11个老村的农网改造,让老百姓用上安全电、放心电,力争早日完成全乡所有村的农网改造工程并将s231线剩余路灯全部安装完成。二是加强道路建设,高质量完成车塘观至茶园冲路面扩宽任务,推进s231线(凤歧坪至城连墟)公路建设进程,把城连墟打造成为连接祁东、祁阳、邵阳的交通要道。三是加强水利设施投入,对茶园冲主干渠进行清淤、维修、护砌,完成好茶园冲、界排的小农水骨干塘清淤,确保群众旱涝保收。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