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乡镇信息公开目录>>城连墟乡 >>计划规划

不信东风唤不回—2013年5月份以来城连墟乡工作掠影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7-07 10:25

                        

城连墟乡辖24个行政村,287个村民小组,2.7万余人,幅员面积39.6平方千米。境内耕地面积 2.53 万亩(计税1.8万亩),林地面积 9856.9亩。

2013年5月份以来,城连墟乡坚持“帮民富、强产业、保平安、抓生态、促和谐”这条主线,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去年528日,我乡接到县委雷书记1号批办件:乡政府周边群众反映乡干部打牌赌博现象严重。一年多来通过我们共同努力,树榜样,立制度,身体力行,现在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城连墟乡政府干部都恪守职责,坚持杜绝了赌博。去年我乡干旱受损严重,农田受损面积达到85%,乡干部日夜不眠在一线守水、送水、护水,和村民一道抗旱。尽管灾情严重,但绝大部分群众情绪稳定。今年民调,我乡排名全市第26名,全县第2名,与2012年排名相比(全市第96名,全县第12名),有了大幅度提升。我乡信访积案也得到了有效处理。我乡王飞长期上访,以上访为主,通过我们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王飞终于签下息访协议。

二、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一是油茶产业,从去年到现在新增面积1300亩。其中奇林油茶基地增加800亩,主要分布在龙家亭、黄栗山、船埠头;合信油茶基地增加370亩,主要分布在油榨坪、福林山;十八弓村增加130亩。二是枣业,新增1370亩,其中幸福观、福林山增加200亩;绵竹增加600亩;曹家增加130亩;十八弓增加230亩;石板铺增加80亩;锡坪湾增加50亩;桐梓塘、司马塘增加80亩。三是马蹄产业,由去年的500亩扩大到今年约1200亩,大部分采取西瓜+马蹄的轮作方式,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四是蔬菜产业。我乡从无到有。今年发展了37亩大棚蔬菜,300多亩高品位蔬菜。

 民生事业稳步推进。一是我乡着手搬迁龙家亭的农贸市场,目前,“三通一平”工作已经全部结束,现在正在立项,近期可搭建亭棚。二是新建了政府一条街,目前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我们投资了12万元安装了三十盏路灯。三是通畅工作已经归零。去年拉通了梅司线,完成了所有村的通畅工程,去年年底已全部扫尾。四是水利建设有了起色。去年我乡共完成了409口山坪塘的清淤,尤其是去年我们在黄栗山共投资35.8万元,连片进行清理54口山坪塘。五是乡政府的的机关面貌有了改观。今年上半年,我们投资近25万元翻修了办公楼。重新添置了办公桌椅,10台电脑,12台空调用于办公。六是土地流转有了新的进展。在经营管理站备案的流转合同涉及面积有2600多亩,没有备案的群众自主流转面积有2430亩。七是环境综合整治有了新的突破。城连墟乡环境综合整治201020112012连续三年都被评为“五差”乡镇。经过去年全乡近8个月的努力,城连墟乡跃身进入全县前五强。用事实和行动改变了落后面貌。

二、主要反思

我乡作为偏远乡镇,尽管通过自身努力与外界帮助,我们的工作有了质的飞跃,但与县委、县政府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干部的思想意识有待提高。一部分干部还存在“乡小,领导不重视”、“乡小,难出干部”的落后心态,也有个别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二)产业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无论是油茶、马蹄还是蔬菜、枣业,都没有很大的突破,粗放经营,水平不高,管理也跟不上。而且老百姓的小农意识比较浓,存在东西多了、卖不掉的心态,有些“等靠要”思想,希望有土地整理项目,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不强。特别是马蹄产业未形成一道亮丽的产业,没有深加工,储存时间也较短,只满足于田里挖出来,泥巴巴的出售,没有形成阳春白雪般的高端产品。

(三)财政还是捉襟见肘。由于财力原因,我们的手笔不是很大,很多事情还没有根本的改观,有些工作比如环境整治,没有完全深入民心,强效机制没有完全形成,有些老百姓还停留在“乡里狮子乡里舞、城里狮子打锣鼓”的局面;有些村为主的工作,比如计划生育、森林防火、土地流转、村道养护等工作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做到村为主。

下阶段,我们要进一步调动乡、村两级干部的积极性,改变干部作风,务实创新,尤其是在产业发展上要集思广益,用足用活产业政策。城连墟乡没有工业优势,我们就要在产业上寻求新的突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