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狠抓干部管理工作和干部作风转变,以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为中心,努力实现城连墟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任务。现将本乡年度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保持增长、转型升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百姓致富。积极开展公益林落界工作,涉及5个村4157亩。因地制宜、分村施策,打造和平新村、和谐村双季稻示范片300亩;打造清江桥村“一乡一品”马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示范点、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点;打造胜福村、龙家亭村黄桃园示范点;力求以点带面,稳固种植收益,2022年粮食生产深得上级肯定。大力整治耕地抛荒,摸底排查面积262.88亩,现已全部整治到位。投入46.5万元完善福油村、和谐村、永隆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投入69万元对茶园冲水库左干渠进行护砌,总长1.1千米。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成果斐然。投入20万元对和谐村主渠道进行护砌,投入200余万元对胜福村、城连墟村、和谐村、云龙山村的骨干塘进行清淤护砌、除险加固。大力开展道路硬化工程。2022年对老S317路段城连墟乡龙家亭村至胜福村段进行沥青改造,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便民设施建设成效突出,近年来,投资400万元打造公租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办公室和停车场,极大改善了机关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乡五小设施建设得到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着力改善生活水平。机关食堂办得有特色,大家吃的饱、吃的好、吃的安心,早餐6元、正餐10元,通过乡政府补贴早餐3元、正餐6元的方式,给予政府工作人员的饮食保障。
(二)主动作为、推动落实,全面打赢大仗硬仗
聚焦政策落实,打好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战。精准管理方面,重点监测贫困人口变更、返贫户和因病因灾致贫非贫困户管理动态化,确保“应进能进、应扶尽扶”。在驻村帮扶方面,全乡建档立卡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每个贫困户确定了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机制,确保不漏死角,不缺项目,坚持动态管理到位,扶贫数据精准。截止目前,全乡脱贫户和监测户1336户4699人,监测户36户89人,乡村振兴项目10个123万,60万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63万用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依托18个扶贫车间解决110个贫困户就业;纳入的监测户均实行一对一进行帮扶,根据家庭困难原因,制定有效帮扶措施。
坚持生态优先,打好污染防治战。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止目前,乡开展环境集中整治行动13次,完善硬件设施,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全村级环卫班子,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硬件设施,全乡共新建垃圾池98个,添置环卫桶1600个,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改观。2022年度我乡申报新建户厕300户,摸排问题厕所84户,目前已新建130户,已整改问题厕所84户;财政投入60余万元,采购一辆洒水车、200个垃圾箱,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加强了保洁员队伍建设,大力清除院落陈年垃圾,全乡生态环境和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观。持续保持公路沿线“一眼净”,严格限制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大力加强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利益“双赢”。创新开展“河长制”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总体目标扎实做好河长制各项工作。创新“党建+河长”模式,每年巡河108次,累计解决问题98个。每年开展宣传活动5次、志愿活动3次、专项执法行动2次。2019年、2020年、2021年城连墟三年城连墟乡河长制工作获评全县先进单位。
(三)强化保障、惠及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事业成果丰硕。始终坚持把社会保障各项工作抓实抓细,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心,得到更多的实惠。在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口、低保对象、贫困残疾人、边缘户等困难群众全部参保的基础上,参保金额达到408万元。不断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治理体系,抓好民政各类救济救灾资金的发放,做好社会救助工作。2022年,我乡农村低保共330户491人,发放资金150万元;农村特困共215人,其中分散供养人员188人发放资金117万元,;残疾人991人,其中护理补贴379人发放资金34万元,生活补贴178人发放16万元;孤儿13人发放资金15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4人发放资金16万元;优抚军人266人发放资金178万元;发放临时救助234人次12万元。“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已全部到位、乡便民服务大厅和村便民服务大厅均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电子政务外网已与9个所辖村连接,群众办事进一步快速便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围绕发展保稳定、促和谐,践行“稳定压倒一切”的底线思维。推进社会治安防控,实现治安巡逻常态化,“一村一辅警”“一格一员”全面铺开,织密织牢公众安全网。全面推进禁毒工作社会化、严打整治常态化、宣传教育多样化、禁毒管理规范化,认真开展禁毒“大排查”,对在岗在职的公职人员、新上任的村干部、新发展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实现全覆盖式的毛发检测。反“电诈”工作加压推进,大力开展反电诈宣传,形成高压态势,多次召开大会安排部署,对反电诈工作进行再发动、再动员、再推进,主要路口、村部、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区均张贴了宣传标语,全乡涉嫌电信诈骗人员61人,已劝返95%。2022年无越级上访、群访事件发生,目前受理8件信访件,已妥善处理7件,1件正在处理。信访工作荣获2021年度全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平安乡村”建设摄像头402个,荣获2021年度衡阳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事故防范,积极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和马路市场安全隐患整治,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工作人员对全乡圩市入口及市场内部开展执勤管控,维持市场内部秩序,确保人车分离。大力做好防溺水工作,切实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确保零溺水零伤亡。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集体聚餐管理、野生蘑菇中毒防控、校园食品安全等工作进行全覆盖整治。加强对烟花爆竹零售单位的安全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存储烟花爆竹的行为。以长沙“4.29”事件及乡村治理标准化契机,拆危房旧房,坚决遏制事故在本乡发生,按照全面摸底、分类排查、隐患整治、分类处置的原则,在云龙山村、清江桥村先行试点,拆除了村内老房旧房,全乡已排查自建房6162栋,完成率100%,拆除55栋D级危房,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2022年共开展烟花爆竹专项整治检查5次,全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二、2023年奋斗目标
2023年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影响重大,意义深远,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开拓新思路,谋划新目标,增添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乡将继续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总体部署要求,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各项任务中去,强化责任担当,力争新的突破。
(一)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1、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引领,持续抓好全乡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实际情况,聚焦阶段性任务,注重从产业、政策、治理等方面入手,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
2、深入推进民生保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民生保障全面改善。第一,加快交通水利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和农村用水条件,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坚持“建、管、养、运”多措并举。第二,切实抓好综治维稳。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完善人民调解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拉近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全力化解发现的社会隐患,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第三,积极做好意识形态、粮食、武装、退役军人服务、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
3、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切实落实党建工作“一岗双责”责任,明确分管领导、包村干部党建责任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目标,将党建工作纳入机关干部年度考核,强化逐村逐项督查指导,压紧压实政治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强化服务平台管理,按照“五化”要求,进一步做好村部周边环境卫生整治,为群众到村级服务平台办事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和良好印象;三是提升干部理论素养,分批次对全乡各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建专干开党建工作专题培训,评选确立党建工作示范村,切实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四是落实落细督查考核,严格对照上级组织部门督查反馈的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针对往期问题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取得实际效果。
(二)优化完善政府自身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给予了全乡老百姓新的期盼和愿望,势必会对乡党委、政府有新的要求和诉求。乡政府作为上级政策的传达者和群众呼声的反映者,将持续下大力气、花大心思提升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努力向群众宣传好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新常态下针对农村制定的新政策,做好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法律法规的讲解员,切实做好农村群众的科普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农村群众顺应新时代,立足自身实际,理性创业,科学致富。继续发扬好“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深入到群众中间广泛倾听群众呼声,为本地群众全力争取相关技术、资金、人才、市场、政策支持。
各位代表、同志们!登高望远抓机遇、勇立潮头敢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发展才有希望,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唯有实干才能圆梦。我们非常荣幸地处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充满挑战的新时代,我们共同拥有这样一份为城连墟百姓努力奋斗的事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全乡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闯”的精神、发挥“创”的劲头,上下同心、担当进取,为全面完成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将城连墟建设成为和谐富裕美丽的宜居小乡而不懈奋斗!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