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乡镇信息公开目录>>风石堰镇 >>计划规划

风石堰镇2024年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

来源:风石堰镇     发布时间:2024-05-23 11:38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有关部署,从源头上防范化解中小学生溺水风险,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组织开展2024年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明确行动工作要求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安全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安全底线意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工作要求,加强防溺水日常管理和隐患排查,深入开展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决落实防溺水工作部门监督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学校教育责任、家长监护责任,确保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全面筑牢织密学生安全防护网。有效防止学生溺亡事故发生,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二、构建严密工作体系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意义重大。镇党委、镇政府成立全镇学生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指导员,镇长任组长,镇分管教育工作的党政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镇纪委、镇应急办、镇社会事务办、镇宣传、镇党政办、镇农业服务中心(水利组)、镇自然资源所、镇中心学校、镇团委、镇妇联、镇司法所、镇财政所、镇派出所、镇卫生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组建防溺水专项工作组。由镇分管教育工作的党政领导牵头组织成立学生防溺水专项工作组,同时承担全镇学生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分析研判全镇防溺水工作形势、总结工作经验并形成调查报告、向领导小组提出合理对策和建议、组织对全镇学生防溺水工作进行督导考评。

镇分管教育工作的党政领导同时兼任镇辖区范围内中小学特聘安全副校长,各村(社区)书记兼任本村(社区)小学教学点特聘安全副校长,统筹抓好防范学生溺水工作。各村(社区)要完善相应工作机制,与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全水域隐患排查、并成立巡查盯守队伍,督促村民小组积极履职,定期研究部署防溺水工作。

)构建联防联控机制。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要协同配合,联防联控,共同抓好学生防溺水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社区)组织召开所有家长和学生参加的专题安全会议,利用“村村响广播”“流动宣传车”等宣传播放学生安全防范知识,督促学生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建立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台账,组织开展结对帮扶。配备专(兼)职安全员,充分利用党员干部、退休老党员、水塘管理员、森林防火员等多种力量,开展本区域内学生溺水安全隐患排查,并建立防溺水巡逻盯守队伍,明确防范水域,开展日常巡查,落实防范责任。派出所要积极配合实施学生溺水事故救援及善后处置工作,维护治安秩序。自然资源所、应急办、农业农村等部门要督促有关地方和单位在矿区、涉水危险生产区域设置安全生产警示标牌及防护设施。自然资源所要督促建筑施工企业落实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督促施工企业回填危险水池、水坑等。农业服务中心(水利组)要对水库和流经人口密集区的河段等重点水域和溺水多发地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加强日常管理。社会事务办要在景区涉水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配置救生设施设备。宣传部门要加强学生游泳安全和防溺水安全公益宣传。民政、共青团、妇联等要组织各类志愿者结对社区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监护存在困难的家庭,加强安全教育和关爱帮扶。应急办、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等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强化事故处置和善后,形成强大合力。宣传、网信、派出所、中心学校等部门要加强舆情应对,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司法所要协助调解因学生溺亡事故而引发的矛盾纠纷,防止造成不良影响,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构建严格责任体系

完善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校联防的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建立健会“镇、村委会、家长”与“教育部门、学校、班主任、家长”的双线预防责任制,抓实抓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管住水域、管好学生,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教育部门及学校宣传教育主体责任、村(社区)、村民小组的日常防控责任,以及家庭监护责任。

)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组织相关部门对水库、河道、塘堰坝、水电站、水闸、渠道及水井、水窖等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台帐,明确责任主体,按照管理权限,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同时各村(社区)、村民小组、相关单位或管理人要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做好安全警示标志标识设置、救援器材和队伍配备、防护设施建设等工作。

(二)落实教育部门及学校宣传教育主体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防溺水的宣传教育,落实防溺水教育“十个一”即看一次防溺水教育专题片,挂一张图,唱一首歌,发一封信,上一节课,写一篇作文,开一次主题班会,开一次家长会,搞一次演练,走一次家访活动。大力普及防溺水“七不两会”,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的途中下溪、河等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并及时呼救和报告,会基本的应急自护、自救方法。全面落实1530教育模式,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周末离校前5分钟、国家法定节假日、暑假放假前专题安全教育课30分钟。班主任老师要反复提醒学生远离危险水域,遇到他人溺水要沉着应对,快速寻求成人帮助,不盲目施救。要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微信、短信、《致家长的一封信》、《防溺水安全承诺书》等形式,经常性提醒学生和家长增强安全意识,特别是暑期要加大密度频次。

(三)落实(社区)、村民小组日常防控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弥补学生在放学后、双休日及节假日期间脱离学校监管的短板,织牢基层日常防控网络。各村(社区)要落实“四个一”建设即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一根救生杆,加强对学生上下学、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巡查频次,及时阻止、劝离私自游泳和戏水的学生。要加强科技赋能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推进重点水域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高清化、智能化联网等,通过“人防+技防+物防”叠加互补的方式,强化重点水域岸线的管理,提升溺水预警处置能力。

(四)落实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密切联系学校,加强对居民群众的教育,实现家校共育,督促家长切实担负起对学生的法定监护责任。特别要加强对孩子放学后、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看护管理,加强自有水塘的安全管理,避免孩子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私自下水。

四、强化重点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疏堵结合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结合体育课、课后服务等,大力开展中小学生游泳技能培训,教会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和正确的自救方法,切实做到学游泳与防溺水有机结合。广泛动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企业等力量,在周末、节假日利用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为中小学生提供文化辅导、文体娱乐等关爱服务,减少私自下水现象。

)建立事故处置联动机制。成立由中心学校牵头。政法综治、公安、应急、卫生院、司法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溺亡事故处置团队,提高处置学生溺亡事件的能力。建立信息互通机制,畅通信息传递渠道,确保第一时间反应处置。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大对救援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确保一旦发生溺水事件,能快速反应,高效施救。提升事故处置能力,做到第一时间介入,及时、认真地做好调查研究和分析、鉴定工作,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得当,共同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完善责任倒查机制。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失职追责、尽职免责”原则,建立防范学生溺水事故责任倒查机制,成立责任事故调查组,对因工作落实不力、措施不到位造成学生溺亡的开展调查,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发生学生溺水事故后,要及时将教育、公安、应急管理部门共同确定的信息向上级部门报送,严禁瞒报、漏报、迟报。



风石堰镇人民政府    

2024年4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