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铺镇人民政府
关于稳定发展2015年粮食生产工作的
意 见
(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精神和部署,2015年全镇粮食生产要牢牢把握“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这根主线,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实现全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040.1亩以上,粮食总产量23462.2吨以上,争创全县粮食生产先进镇。
一、稳定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⒈稳定双季稻面积。坚定不移地把双季稻生产作为粮食生产的核心,把压单扩双作为工作重点。要巩固传统的双季稻种植区,坚决制止传统双季稻区双改单,按照《中共祁东县委祁东县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发展2015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祁委【2015】2号)文件精神,我镇2015年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任务为800亩,一季再生稻的种植面积不得超过双季稻面积的50%。实现全镇早、晚稻播种面积分别稳定在20303.5亩、19710.8亩以上,中稻种植面积控制在8710.1亩以下,要建立镇、村、组三级粮食生产台账。
⒉大力遏制耕地抛荒。遏制耕地常年性抛荒是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的重点。各村要摸清底子,建立专门的台账,找准抛荒原因,落实责任主体,想方设法杜绝耕地常年抛荒。要做到示范区内无1坵抛荒田,辖区内无5亩以上连片抛荒,经核实发现抛荒的,按大坵(1亩以上)400元、小坵(1亩以下)200元的标准处罚,季节性抛荒每季每丘罚200元,处罚费用从村级转移支付中直接扣除;各村每抛荒一坵田将按对村处罚金额的30%与包村镇干挂钩,从包村经费中扣除。
⒊扩大旱粮生产面积。要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对基础设施较差、水源条件不好的稻田或旱土,要改种玉米、红薯等主要旱粮作物,改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
二、全力开展粮食增产行动
⒋高标准建设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区。要把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办成技术集成的高地、示范展示的窗口。要做到示范区内无一坵抛荒田和一季稻插花田。对示范区内的二岸田、望天田等不能种植双季稻的,要因地制宜种植玉米、红薯等旱粮作物。示范区要全部落实推广使用高产良种、早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晚稻安全齐穗等关键增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率不得低于80%,做到无人为的安全生产事故减产失收田,示范区生长平衡一致。
5.强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要把农机作业服务作为节本增收的主措施强力推进。在双季稻区,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烘干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快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培养职业型农机实用人才,拓展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发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在农业规模经营和先进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三、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6.切实加快土地流转进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采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办法,以村组为单元,整建制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村组集中,村组再将土地集体发包到新型种粮主体手中,力争2015年全镇新增流转面积6000亩以上。
7.着力培育新型种粮主体。积极引导全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领办专业合作社或成为种粮大户,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粮食生产,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种粮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信贷融资、农业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倾斜,积极协调村、组解决好土地流转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扶持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全镇2015年承包30亩以上耕地种粮大户增加2户、家庭农场增加2户、种粮专业合作社增加1家。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8.严格落实惠农政策。严格落实中央种粮补贴资金发放政策和《中共祁东县委祁东县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发展2015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祁委【2015】2号)文件精神。双季稻种植补贴、良种补贴按照“谁种田补贴谁,种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全部发放给承包农户(稻田果树、苗木、稻田鱼池和非法占用耕地、永久性抛荒耕地除外)。
五、强化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9.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组长周志杰,常务副组长谭花香,副组长陈中奇、赵舟、高鹏程、肖高柏,邹艳芳、黄柏元、肖勇、周欢生、肖友元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邹艳芳任办公室主任,黄柏元为副主任。各包村镇干要督促相关村干部做好扎实细致的工作,统一村组干部的思想,要让村组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粮食生产与发展上来,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10.强化工作责任追究。对于耕地抛荒,要按照中共衡阳市委办公室、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遏制耕地抛荒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衡办〔2014〕10号)追究责任;对种粮补贴发放,要按中共祁东县委办公室、祁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祁东县种粮补贴面积核定上报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祁办通〔2012〕21号)追责;对因粮食生产或耕地抛荒等致使黄土铺镇人民政府受到省市县通报的村,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作相应处罚。
黄土铺镇人民政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