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目标及主要思路
2018年是马杜桥乡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向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十九大吹响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战斗号角。我们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步伐,确保我乡广大群众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今后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8年,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全乡实现整体脱贫;到2019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一)围绕“精准扶贫富乡”,落实“两大行动”
1、实施好“三动”助脱贫。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着力抓好“三动”:首先是典型户带动。要着力发展一批特色农业大户,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效益,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其次是专业组织联动,建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其运作机制,把散户小生产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再次是服务驱动,着力搞好农业技术服务,要大力帮助各村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厘清农业发展思路,通过深化驻村指导、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功能,提升农业服务质量,驱动特色农业发展。
2、落实好“六个一批”抓脱贫。要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劳动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推进脱贫政策与农村低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政策无缝对接,确保通过产业扶持、就业扶持、教育扶持、易地搬迁、社保兜底等方式,突破脱贫攻坚难点,加快脱贫攻坚步伐,2018年完成全部搬迁任务。
(二)围绕“产业调整兴乡”,实施“三大生态战略”
1、大力发展生态种植。着力培育油茶、茶叶、猕猴桃、黄桃、红薯五大产业,到2018年实现种植种植油茶10000亩、种植茶叶4000亩、种植猕猴桃2500亩、种植黄桃700亩、种植红薯4200亩。引进加工企业,建成优质生态油茶产业基地、优质生态茶叶产业基地、优质猕猴桃种植基地、优质红薯种植基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共谋、产业共建、成果共分、成效共赢的目标。
2、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引进龙头企业,养殖家禽10万羽、养殖生猪7000头,不断扩大牛、羊养殖规模,引进一批规模较大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深加工业,大幅度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增值空间,让农民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得到更多的实惠。
3、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在“十二五”乡村旅游规划发展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我乡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一批具有品牌带动效应的旅游度假村庄,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农家乐、农家旅馆等服务性产业,推动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户脱贫致富。近期,由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定并印发的《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我乡有高峰、西冲、庙冲、石桥、光明五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十三五”期间,我乡将重点引入资金6亿元打造马杜桥茶叶生态观光旅游小镇。其中:引入资金5亿元打造高峰茶场、大马风力发电站、石门三叠三大旅游基地;引进资金建设森林康养中心、观景台、游步道、一批环保厕所及垃圾收集设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融入全乡生态旅游整体规划体系。
(三)围绕“基础设施立乡”,加快“两个基础建设”
1、加快集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一年内,一是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马杜桥乡农贸市场建设,解决老百姓赶集难问题;二是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成马杜桥乡农村客运站,进一步方便老百姓出行;三是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在乡政府院内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和政府公租房,更好服务群众;(四是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28000平方米游客广场和游客接待中心,增强乡村旅游服务功能。)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后一年,我乡将以农业项目建设为平台,积极争取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小流域治理、农田水利、农村清洁工程、自来水厂等项目建设。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确保到2010年全乡通村通组公路硬化率达到80%。
(四)围绕“社会保障安乡”,推进“六大民生事业”
1、大力落实教育优先战略。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确保教育各项指标达到省市县规定标准。积极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作用,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企业和成功人士,参与教育助学,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确保全乡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争取上级支持,投资400余万元,建成马杜桥乡中心幼儿园,解决适龄儿童就学难问题。继续抓好成人教育,结合本地发展实际,突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提升全民素质。
2、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公共医疗卫生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卫生组织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强助力。
3、创新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在6个村全面推行计生“双诚信双承诺”工作,全乡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市县规定的指标内。
4、着力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养老、“五保户”供养、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农保等社会保障政策。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各项权益,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军烈属的正当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继续挖掘、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推进“广播进村”建设,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进农家”、“数字图书推广”、“网络书香”工程。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6、持续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安全防范和社会矛盾调解网络,强化安全责任追究,把矛盾控制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安全监管到基层,把民心稳定在基层。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体系,认真开展“七五”普法的各项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严厉打击违法犯罪,重视预防青少年犯罪,确保全乡和谐稳定。
(五)坚持转作风强队伍,建设政府“四个形象”
1、建设开放、开通、开明的创新政府。越是在转型发展、改革突破的关键时期,越是要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开通的政策、开明的态度,攻坚克难,创新破难。我们将开拓视野,开动脑筋,在顺境中求新,在困境中求变,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着力在破解要素瓶颈和体制机制束缚上多探索,出新招,有作为。
2、建设谋事、干事、成事的实干政府。深入研判宏观大势,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用心想事、用智谋事、用力干事,做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坚持算着干、现场看、盯着办。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作风,发扬“钉钉子”和“较真”精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推进,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3、建设守法、守规、守纪的法治政府。全面依法治乡,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加强行政调解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规范工程建设运作程序,确保政府工作经得起法律检验、群众和历史的考验。强化内部监督,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事、管钱、管人。认真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加快推进依法治乡进程。
4、建设廉政、勤政、优政的清廉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治理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促进干部清正、作风清新、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马杜桥乡乡人民政府
2018年1月29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