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为更好地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将我县打造成“油茶强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油茶产业扶持奖补政策,全县油茶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去年,荣获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具体汇报如下:
一、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根据我县油茶分布和各乡镇实际,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将全县油茶规划为“三个产业圈”,初步实现了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目前,全县油茶种植总规模达到22.4万亩,其中,进入丰产期的油茶面积达4万亩;100亩以上的油茶经营单位有122个,总面积达5.16万亩;300亩以上的油茶经营单位 有33个,总面积达3.58万亩。
2、油茶产量大幅提升。通过加强油茶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以及油茶精细化管理和低产林改造,全县油茶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从前段时间调研了解的情况看,今年油茶长势特别好,目前已经是硕果累累,预计丰产期的油茶基地亩产可达到1000斤以上,按全县进入丰产期的油茶面积4万亩计算,今年茶果产量可突破2万吨。
3、发展模式日趋完善。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发展开发经营模式,吸引龙头企业和个体投资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全县出现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租赁林地经营模式、油茶生产专业合作社模式、大户承包经营模式、家庭式经营模式等多种发展模式。为提升油茶种植短期效益,油茶林下复合经营模式也被广泛应用,目前,全县有3000余亩油茶林下种植草本中药材,有近80个油茶基地林下养殖家禽,以短养长,开辟新的财源。同时,有些公司正在探索油旅结合发展模式,在具备条件的油茶基地,大力建设油茶庄园,发展乡村旅游,达到既卖“游”又卖“油”的效果,提升综合效益。目前,全县初具成形的油茶庄园有5个。
4、油茶加工正在升级。全县茶油加工能力较大的单位有2家即双桥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和万福岭茶油有限公司,分别为省级和市级龙头企业,获得了SC认证。2020年通过对全县范围内的茶油小作坊进行摸底调查,全县茶油加工小作坊共计22家,有5家上报省林业局批准为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示范点项目,目前已成功实现升级改造。
5、茶油品牌实现整合。县油茶协会于2019年10月建设一座700余m2的茶油体验馆,集餐饮、茶油产品展示于一体,同时将我县金阳福茶油、奇湘茶油、万福岭茶油、喷天香茶油、祁湘茶油等多家品牌整合成“祁东茶油”大品牌,并在展示馆中陈列销售,任由顾客选择消费体验。2020年双桥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申报“祁东茶油”公用品牌已完成大部分工作。
6、数字油茶即将上线。祁东数字油茶试点县(一期)项目已完成“1体系+3中心+5系统”的整体架构,即1个标准体系:油茶产业标准化管理体系;3个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交易中心、门户展示中心;5个应用系统:油茶资源管理系统,油茶种苗管理系统,油茶种植管理系统,油茶农资、农机、农技信息管理,油茶卫星遥感管理系统。目前,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完成数字油茶展示大厅建设,数字油茶综合服务平台即将正式上线。
二、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油茶低效林改造任务繁重。目前,全县油茶林面积达到22.4万亩,其中老油茶林面积占7.6万亩,新造油茶林面积14.8万亩,老油茶林面积如果不加以改造,效益非常低,新造油茶林面积大多数密度过大、品种不纯,极大影响油茶树生长和产出,因此,低效林改造任务依然繁重。
2、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多数油茶基地的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尚未完善,一旦遇到干旱天气,极易造成油茶减产和降低出油率,因此,水利灌溉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大部分油茶基地四周没有安置围栏,在茶果成熟时期常有附近百姓抢摘、偷摘,不便于管理,往往造成矛盾纠纷。
3、油茶加工能力不足。随着油茶产量逐年递增,油茶剥壳、烘干等初加工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多数油茶基地还没有剥壳和烘干设备,丰年丰产易造成茶果处理不及时,造成霉籽,从而影响茶果销售和茶油品质,而目前现有的茶油加工厂与小作坊的茶油加工能力也不能消化全县产出的茶果,加工仍然是我县的短板。
4、茶油销售路子不宽。目前,我县加工的茶油大多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销售给私人企业老板,销售模式比较单一,随着茶油产出增加,销售压力也不断增大, 因此,拓宽销售渠道已迫在眉捷。
5、油茶产业链没有得到延伸。我县油茶产品单一,终端只停留在茶油产品上,茶壳、茶枯等附产品含有茶皂素,可开发为日化产品,其废料又可作有机肥。茶油的药用功能也可开发出保健产品。目前,我县油茶产业链的延伸开发利用还是一片空白。
三、下一步油茶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抓油茶新造。根据各乡镇(街道)林地资源现状及油茶产业发展布局,以前期开展的油茶优质资源调查摸底为依据,适度发展油茶新造林,积极推广油茶林下复合经营模式,有效挖掘油茶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油茶种植规模。
(二)抓低产林改造。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对油茶低产林实行更新改造、抚育改造和品种改造。一是编制油茶低产林改造实施方案,将项目落实到山头地块,明确相关技术措施;二是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确保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有序推进;三是抓好技术培训,安排专人讲课,制作课件,做到通俗易懂,参训人员易于接受,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四是搞好技术服务,安排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地块进行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三)抓茶油生产加工。一是培育2家省级龙头企业,争取把我县已有的2家市级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成功申报为省级龙头企业。二是引进茶油日化加工企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从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专项研究,重点支持。三是做好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进一步规范茶油小作坊生产,全面提升全县茶油小作坊生产水平。四是做好油茶初加工,对在油茶加工环节使用剥壳、烘干等设备的加工企业,纳入农机补贴范围。
(四)抓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经济效益显著、科技支撑力强、配套设施完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优质油茶基地。按照油茶庄园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好基本管护房、浇灌设施及园区道路(含作业道路)砂石化等基础设施。
(五)抓“数字油茶”建设。成立由湖南省茶油有限公司、祁东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并联合祁东县油茶重点企业参与共同成立的混合制股份公司,来共同运营数字油茶平台。积极推进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力争把我县打造成全国第一数字油茶强县。
(六)抓示范林建设。通过新造和低产林改造建立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新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县主要领导每年创办2处规模连片500亩以上的低产林改造示范点;有低产林造改任务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每年至少要创办1处200亩以上的高标准低产林改造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全县油茶产业快速发展。
(七)抓良种育苗。大力推广衡东大桃、湘林、长林、华硕等适宜我县生长的良种应用。加大油茶苗木市场的监管,严把苗木质量关,严禁私自使用非定点单位提供的苗木,切实维护林农利益。
(八)抓质量标准。积极推进油茶基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进程,提升油茶基地建设规划设计、种苗、施工、抚育、培管等环节的质量水平。在油茶基地建设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要充分应用机械化作业的理念和技术指标,推广水平梯带式或梯田式整地,提高机械化运用程度,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九)抓品牌建设。继续向国家商标局申报“祁东茶油”公用品牌,并获得成功。统一“祁东茶油”公用品牌标准,设立进入门槛。做好“祁东茶油”品牌推介,争取1-2家茶油品牌进入“湖南茶油”公用品牌。加强“祁东茶油”宣传力度,多渠道、多方位、多媒体宣传“祁东茶油”亮点,提高“祁东茶油”认知度,强势推动产品销售。
四、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的祁东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县林业局,由县林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林业局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兼任副主任,专门处理日常具体事务,从组织上保障油茶产业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县财政每年预算和统筹整合(含省、市、县)2000万元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扶持油茶新造和低改、油茶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油茶初加工、油茶加工与储备、数字油茶项目建设。
(三)助力乡村振兴。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范畴,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有条件发展油茶新造的,或有现成老油茶林,都要作好规划,整合项目资金,将油茶新造或低改作为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发展。
(四)推进产业创新。推进祁东数字油茶建设,实现数字油茶综合交易平台平稳运营;推广油茶林复合经营模式,以短养长;促进油茶和旅游相结合,凸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延伸油茶产业链,加大对油茶附属产品茶壳、茶枯的开发利用,招商引资,建设一家油茶日化加工厂。
(五)严格考核奖惩。县委、县政府将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来抓,制定《祁东县油茶产业发展考核办法》,对各乡镇(街道)、县直各有关部门年度油茶工作实行绩效考评。根据考核得分高低,每年评选出6名选进乡镇,在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县委、县政府向先进乡镇颁发奖牌并发放奖金,对排名后3位的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向大会报告原因和下一步整改措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