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委[2017]3号
马杜桥乡2017年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加快构建环境洁净、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美丽祁东,根据市县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城乡一体,镇村共建”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和“村为主、乡负责、县统筹”的乡村治理机制,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提高素质,增加投入,集中整治、统筹推进”的思路,突出“大宣传、大清扫、大拆违、大整治”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加快打造环境宜居、生态优良、群众满意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底,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充分调动群众整治积极性、彻底消除垃圾死角死面,集镇“五乱”现象有效改观,不断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有序拆除违章搭建矮脚杂房,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实现全乡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的崭新局面,全乡基本达到市级文明村镇标准,30%以上的行政村成为省级文明卫生村,50%以上的行政村成为市级文明卫生村,100%的行政村成为县级文明卫生村。
三、工作原则
(一)统筹规划的原则。按照“县指导、乡镇组织、村为主、户实施”的基本原则,实行一个标准考评,一套制度管理,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与“绿色祁东”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同步推进。科学规划乡、村环卫基础设施布局原则,抓好乡、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二)分级负责的原则。乡政府负责抓好政府所在地、镇区街道、站所机关、农贸市场、溪河沿岸、主要公路干线等处的环境整治;村组负责各自辖区内的环境整治,根据中心村、路边村、边远村的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可视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以行政村为单位,制订村级环卫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三)奖惩并举的原则。乡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一定资金,一方面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每月对全乡各村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以村为单位进行适当资金奖励。各村为单位,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对农村垃圾清理。
四、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乡班子成员。全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为指导员,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全乡所有班子成员对所包的片和所联系的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负总责,督促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亲自过问,亲自督办,亲自解决问题。
(二)乡站所。乡属相关职能部门和站所牵头分块负责相关整治工作。其中,乡财政所负责整合各部门的项目资金,统一安排调度资金,按时拨付专项整治资金,并考核资金使用情况。乡城建站、国土所要出台《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的实施意见》,乡政府牵头城建站、国土所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源头管控。要制订和完善村级规划,农民建房要先规划,再批地,后建设。积极引导农民适度规模集中居住,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倡导和鼓励农民建新拆旧,多余的、废弃的空心房和破旧危房、路边厕所、违章建筑必须坚决拆除。乡农技站负责加大乡村清洁工程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推进农业污染治理;加强秸秆稻草综合利用技术宣传,严禁秸秆稻草焚烧。乡林业站负责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村庄绿化和山体植被恢复,负责干线公路植树增绿美化和园林景观。乡水务站负责全乡水体禁止化肥养鱼工作及河道、乡管水库的保洁指导管理,负责山体水土保持恢复。乡畜牧水产站负责乡境内主要水域沿线规模养殖场的关闭、搬迁和无害化处理及指导规模养殖场清洁生产。乡卫生院负责加强文明卫生宣传教育、院内外环卫保洁及按要求处置医疗垃圾,负责指导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乡教管办负责督促农村中小学校校内和周边环卫保洁,培养农村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乡党政办负责组织开展文明卫生宣传引导工作,负责邀请电视台、报社、网站等媒体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反面进行宣传报道。
(三)行政村。负责落实常态保洁,完善常态保洁机制,落实村民环卫“门前三包”,成立村卫生协会,明确村级保洁员保洁责任和保洁范围,实现公共区域网格化保洁管理。负责组织环卫评比,在农户中开展“最清洁”、“清洁”、“较清洁”、“不清洁”评比活动。负责落实水源保护,确保河道、池塘、水库等水体无垃圾杂物等漂浮物,无化肥养鱼和肥水养鱼,确保水源安全、无污染。负责落实粪污治理,2017年底全面完成境内主要水域沿线规模养殖场的关闭、搬迁和无害化处理,其他规模养殖场均实行粪污无害化处理,实现清洁生产。
五、工作步骤
(一)集中宣传
分五块进行:一是集中宣传。采取会议宣传、组织参观学习和集中观看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办牵头制作的宣传光碟等形式进行。二是站所宣传。开好宣传动员会,学校、卫生院等重要地段要有针对性强的宣传标语,并确保动态更新。三是入户宣传。包片包村干部要组织村“两委”班子、村卫生协会和保洁员进村入户宣传环卫保洁要求,上门指导农户进行垃圾分类,普及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小常识,引导群众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别置于配发的桶内。村“两委”班子要积极引导农户签订“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书,指导农户将《农户环卫手册》张贴在房屋显眼位置。四是阵地宣传。乡教管办、卫生院要在中小学校和单位院内开辟环境卫生整治宣传专栏。各行政村要落实3条以上相关标语。五是活动宣传。乡教管办要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传帮带”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开设环保课,召开主题班会,提升中小学生卫生意识。乡妇联要组织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开展 “我爱我家 清洁能手”等评比活动。乡团委要广泛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美丽乡村 志愿者在行动”等志愿活动,在重点公共场所组织保洁活动,乡属机关单位每年度要开展1次以上党员干部参与的大清扫活动。
(二)大力拆违
深入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庄规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坚持“一户一宅”,组织“建新拆旧”和复耕复绿。深入清查空心村、清查杂房(拆除废弃不用的厂棚、杂房、烤房、空心房、露天厕所、猪栏等建筑物)、清查合法批准的“一户多宅”、清查违法用地违规建房等情况,对空心村原则上实行整体拆除,对破旧老院落组织群众全拆重建,对“一户多宅”导致的闲置房和违法违规建房组织拆除,对影响院落美观的杂房整体拆除(特殊情况联合选址重建),对部分院落组织外墙立面改造。
(三)强力整治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争通过大整治,全乡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得到明显改观,农村村庄规划、集镇整治、卫生保洁、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禁止化肥养鱼、禁止焚烧秸秆稻草、农户“五改”、村庄绿化和山体恢复、“三废”治理等十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线任务有效推进。一是加强乡村规划编制。全乡50%以上的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逐步解决“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问题。二是加强卫生保洁管理。各村确保农村垃圾“五个没有”(即房前屋后没有零星垃圾、集镇(墟场)和村内没有散放垃圾、公路沿线没有散落垃圾、河库塘渠没有漂浮垃圾、田间地头没有有害垃圾),逐步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因地制宜组织农户配备“三池三桶”(即沤肥池、沼气池、田间生产垃圾收集池,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有害物质垃圾桶),行政村“有池有车”(垃圾池、垃圾清运车),规划建设一批乡、村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行政村有专职保洁员队伍,村域内无明显暴露垃圾,村级河道和道路两侧常态保洁,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性利用。自然组逐步设置1-2个分类减量收集亭,落实正常转运处置,建立分类保洁、分类减量、分类处理和“户集、村收、村处置”模式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三是水域禁止化肥养鱼。制定完善生态养殖规划,逐步建立健全监控网络,对骨干山塘以上的水域实行常年常态监测,确保水体无垃圾、无污染,水质达到Ⅲ类以上。在骨干山塘塘坝和水库大坝树立永久宣传牌,公布举报电话,全面终止化肥养鱼承包合同,打造“无化肥养鱼县”。四是禁止焚烧秸秆稻草。加大秸秆稻草综合利用力度,实现秸秆稻草处理资源化、无害化。禁止焚烧秸秆稻草与相关种植大户或基地生产补助进行挂钩。五是农户“五改”。美丽乡村合格村农户“五改”(改厕、改厨、改栏、改水、改浴)达到规定要求,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技术、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六是村庄绿化和山体恢复。行政村50%以上村级河道两侧宜植绿地段绿化全覆盖、通村道路绿化全覆盖、山区村疏林地覆盖率50%以上。主要交通干道两侧、行政村村组公路两侧要种植一行胸径4厘米以上的乔木。每个行政村建设累计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
乡村绿化:按照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的基本目标,将造林任务分解到行政村,今冬明春突出落实荒山造林、通道绿化和秀美村庄三项任务。第一,荒山造林。全乡完成新造林任务4000亩。第二,通道绿化。坚持“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宜绿则绿、宜多则多”的原则,在各村主要路段其两侧绿化带组织栽植樱花、紫薇、红叶石楠等绿化树或其他景观苗木。第三,秀美村庄。全面开展“秀美村庄”创建行动,100%的村达到“秀美村庄”建设标准,全乡完成2个秀美村庄示范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产权明晰、市场运作、全民植树、专业造林”的原则,全年组织做好生态绿色产业、裸露山地造林、生态脆弱地区植被修复、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林绿化管护与森林防火等“绿色祁东”相关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坚持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直接领导,创新加强联系村的乡领导对环境整治的工作责任,落实村对辖区地域管理责任。调整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督查考评管理,强化督查考核人员管理,确保考核评价公平公正。各村是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责任主体,要相应成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班子,并成立5-7人的村卫生协会,专人专班专抓。落实包片包村乡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整治责任,每月对村督查。村级卫生由支部书记负总责,村主任具体抓,进一步促成齐抓共管的推动格局。
(二)创新经费渠道。2017年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费不低于90万元,其中财政预算投入30万元,从相关经费中整合投入60万元,并确保每年投入基数不减。行政村从转移支付资金中保证每人20-30元的环境整治开支。行政村组建村级卫生协会,建立良好的环卫运行机制,倡导自发筹资筹劳,保障所在地环卫管理常态化运转。
(三)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评比制度。乡对村坚持“一月一明查、一月一暗访,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点评,一季一落实”的督查推进制度,并落实每季度经费奖罚管理。要出台对村考核办法,严格考核讲评、实行奖优罚劣。乡党委要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作为考核评先、个人奖惩升迁、干部提拔任免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强化结果运用。
马杜桥乡人民政府
2017年02月11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